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高铝玄武岩是美国Apollo和前苏联Luna任务采集的月球样品中极其特殊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样品,对月幔的不均匀性分异和月球早期热演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本文以地形和成因极其独特的月球冷海中小型撞击坑坑壁或者近端溅射物中新鲜裸露的岩石(岩石丰富>0.5%)为突破口,利用中心和临近像元之间的Al2O3含量和镁指数(Mg#)间的线性关系消除了月海-高地混合物影响,将实验室岩性分类标准应用于Lunar Prospector(LP)钍(Th)和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Diviner主要元素氧化物反演产品中,获得月球表面新鲜裸露的高铝玄武岩质(Al2O3>11 wt%)岩石位置信息.以此为基础,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识别了埋藏在冷海表面风化层以下的高铝玄武岩斑块(10个)和单元(1个).在LRO宽角(WAC)相机和数字地形图影像(LOLA GLD100)中对高铝玄武岩形态学地质特征统计表明,冷海中的高铝玄武岩总面积和体积为3694 km2  相似文献   
22.
钌的测定常采用二元络合物的分光光度法。然而具有抗磁形式结构的钌(Ⅱ)离子,与适当的试剂能够形成强发光的化合物,因此文献曾报导过钌(Ⅱ)的荧光测定。但是,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钌(Ⅱ)和8—羟基喹啉的反应产物在水相进行荧光分析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3.
引洮灌溉工程概况及相关的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鸿学  马明 《甘肃地质》1997,(Z1):90-94,100
0年代,甘肃省决定实施引洮灌溉工程,其中以在洮河九甸峡修建水库、防洪发电并自流引洮到干旱地区为最优方案。该工程地域辽阔,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工程引水线路长,选择了以隧洞为主体、以明渠和渡槽相连接的线路方案。总干渠引水线路长185.63km、隧洞41座、渡槽19座、暗渠16座、明渠总长17.01km。引洮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期尽快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为了精细刻画古亚洲洋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的构造演化,选取宝力高庙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将宝力高庙组重新厘定为4个段,其中二段角闪安山岩、三段流纹岩和四段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0.1±5.7 Ma、315.1±4.1 Ma和304.8±2.3 Ma.宝力高庙组火山岩整体为亚碱性系列,属于高钾,弱过铝质岩石,是经过幔源岩浆底侵形成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区从宝力高庙组二段的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演变为三段、四段火山岩的碰撞-后碰撞环境.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研究成果(碰撞后伸展阶产物),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经历了以洋内俯冲作用为特征的大洋俯冲消亡过程,在晚石炭世晚期本区构造演化进入到兴蒙造山带中部微陆块拼贴阶段.  相似文献   
25.
雷电临近预警方法和系统研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伟涛  张义军  孟青  姚雯  马颖  马明  郑栋  王飞 《气象》2009,35(5):10-17
为满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雷电预警预报气象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了雷电临近预警系统(CAMS_LNWS).CAMS_LNWS采用了多资料、多参数和多算法集成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能够综合利用雷达、卫星、闪电监测系统、地面电场仪和探空仪等的观测资料,参考天气形势预报产品和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运行的结果,结合区域识别、跟踪和外推算法与决策树算法,自动生成雷电活动潜势预报结果和雷电临近预警结果,并提供多种形式的雷电临近预警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参数接口丰富,简单易用,有利于在各地区的推广应用.同时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具有灵活的扩充性,便于今后对预警方法的不断升级和改进.  相似文献   
26.
孟青  张义军  吕伟涛  姚雯  马颖  王飞  马明  郑栋  郭虎  熊亚军 《气象》2009,35(4):20-24
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雷电临近预警系统(CAMSLNWS)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业务运行试验.通过运行测试以及预警结果与闪电监测结果的对比评估,表明:CAMS.LNWS能够稳定运行,定时读取多种探测资料、自动生成并循环显示雷电发生概率、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和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三种雷电临近预警产品;CAMS.LNWS的雷电发生概率预警产品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能够较好地对0~30min内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有效预警;随着预警时间的延长,CAMS.LNWS的预警效果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7.
雷暴云内闪电双层、分枝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一种逃逸启动、双向随机发展的放电参数化改进方案, 并进行了12.5 m的高分辨率、二维雷暴云数值模拟试验, 模拟再现的雷暴云内闪电特征在通道扩展范围和双层、分枝结构以及与位势阱位置的相互配合等方面与实际VHF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进一步发现: (1) 闪电在雷暴云内相邻的正、负电荷区边界附近触发后, 负先导向正电荷区发展、正先导向负电荷区发展. 存在正负两种极性的云闪, 他们的极性由云中相邻正、负电荷累积区位置的上下配置决定. (2) 电荷累积区的空间分布制约着闪电的空间范围. 云闪几乎遍及其所传播的电荷堆, 遭遇到局域性、与通道极性相同的电荷堆时, 通道将转向、绕开该电荷堆. (3) 电位的空间分布形态同样制约着闪电通道传播方向和几何结构: 先导通道进入正或负位势阱之前沿着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传播; 当先导通道穿过它们的中心之后通道更趋于电位变化缓慢的地方发展. (4) 云闪通道在穿过电荷累积区中心以前, 有较好的分形特征, 幂指数约为1.45; 而其后向低电荷浓度地区延伸时, 幂指数随着半径增加而减小. (5) 放电结束后通道感应生成的异极性电荷沉积在正、负先导通道经过的区域, 形成新的、复杂的云内电荷空间分布, 位势极值可由200下降到20 MV.  相似文献   
28.
针对砂(土)样易扰动的特点,研制了HYS-1型单动回转压入式取砂器,并从钻取,退样,试样制作的全过程各工序对取样质量进行控制,解决了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中深埋砂层取原状样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9.
30.
祝宝友  马明  陶善昌 《高原气象》2003,22(3):246-251
云地闪电回击通道分叉或者曲折引起的电流传播方向改变可以在回击辐射波形上面引入一系列次峰结构乃至影响其VHF辐射特征。本文用回击传输线模式探讨了回击通道几何结构对回击VLF/VHF辐射场的影响,结果显示:(1)VLF信号波形次峰幅度与通道片断的尺度以及取向有关,尺度为100m量级且具有较大的垂直分量的电流变化过程可以在回击波形下降沿上面引入与回击幅度相当的次峰结构,而小尺度(1m量级或者更小)的通道曲折在回击波形上面引入的次峰幅度只有回击主峰幅度的10%以下。水平方向的电流传播过程几乎不在回击波形上面产生可以辨别的次峰结构。曲折通道的所有曲折片段的平均长度是描述曲折通道的一个重要参数,次峰时间间隔与幅度均与平均曲折尺度成正相关。(2)曲折通道能够明显增加回击高频辐射分量的能量,出现最大辐射能量增加的频率相当.于波长等于曲折尺度的电磁波频率的1/8。小尺度的曲折或者分叉结构能够使得回击高频分量的强度提升一个数量级,但是这一强度的增加仍比我们实际测量的VHF辐射强度小一个数量级,说明通道曲折和分叉很可能不是回击过程VHF辐射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