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7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按照 Wilson( 1 965)的定义和后来的研究 ,大洋脊—脊转换板块边界具有独立的、宽为几公里的走向滑动变形带 ( Fox和 Gallo,1 984)。与巨大的大陆走向滑动带不同的是 ,后者的走向滑动分布在宽阔 ( 1 0 0 km)的复杂变形带中。本文的大洋转换边界 ,与 Wilson的模式相反 ,被描述成复杂的、宽阔的 ( ( 1 0 0 km)多断层带。我们也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帮助确定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一种或他种类型的大洋转换边界的发育。1  Romanche多断层转换体系Romanche转换边界是洋中脊体系中最长(约 90 0 km)的转换边界之一 ,滑移速率为 3 2mm/ a,年龄偏移为 55M…  相似文献   
122.
生物硅质沉积物转变成瓷状岩和燧石,其成岩途径是从蛋白石-A变为蛋白石-CT,最后变为石英.因为矿物相的反应率很低,所以这个反应序列被认为在现代深海沉积条件下要几千万年才能完成.因此,燧石或瓷状岩通常发现在老于中新世的远洋和半远洋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23.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与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横断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部的土壤断面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地球化学观点,讨论了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规律。自西向东,随着海拔下降,土壤表层硅铝率逐渐增大,大部分土壤表层物质遵循迁移-积累-迁移-积累规律;“暖坡”地带是交界土壤地球化学活跃地段。并讨论了土壤物质迁移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自然资源研究的热力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平衡结构性和耗散结构性自然资源两大类型,从不同时间尺度讨论了自然资源系统的时间之矢,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自然资源弛豫过程,自然资源系统状态的热力学描述及评价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就自然资源开发战略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5.
冈瓦纳泛大陆完全拼接起来是在寒武纪的某个时期,·最激烈的阶段在大约600Ma和500Ma期间,其间发生了西冈瓦纳(非洲和南美)和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南极洲,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部分克拉通之间的碰撞事件以及沿东冈瓦纳古太平洋边缘的变形事件.这些在此被称为泛非事件(广义),但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如在非洲叫作泛非事件,在南美叫作Brasiliano,在南极洲叫作Ross事件。最近几年,人们试图用全球板块构造来解释泛非造山运动和泛大陆组合.在此,我们综合现有的地质年代、构造和古地磁资料来看一看亚皮特斯洋的张开与泛非选…  相似文献   
126.
一个大的地球外物体与地球碰撞导致了白垩纪-第三纪边界群体的灭绝,这种假设使人们对碰撞是群体灭绝主要原因之一的可能性产生极大兴趣。然而,地球上较少的撞击坑记录不能令人满意地证实所提出的这个假设,因为撞击坑被侵蚀掉,或被俯冲消失。  相似文献   
127.
从死海的约旦河三角洲崩滑沉积物中得到的杰里科地震证据T.M.Niemi等沿死海一约旦转换板块边界的断层活动是Biblical和较近代时期圣地地震的主要原因。由于有感记录不确切和过于夸张,所以除编纂了几个地震目录外,几乎没做过将断裂段归因于历史地震的尝...  相似文献   
128.
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及其与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扩张的潜在关系C.J.Northrup等Molnar和Tapponnier(1975,1977)首次提出亚洲的许多构造特征与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带中的地壳碎块侧向消亡有关.他们认为欧亚的东缘为一自由边...  相似文献   
129.
印度洋中部的大洋岩石圈由于与板块边界地形有关的压应力十分集中以及印度与亚洲的持续碰撞等原因已经发生了系统的变形。变形主要有两种空间形式 :①大洋岩石圈和上覆沉积物的长波长(100~300km)褶皱作用 ,②5~20km宽的断块的逆断裂作用。ODP116航次站位测出了变形导致的一个大的构造不整合的年代 ,表明印度洋中部岩石圈的主要变形时期开始于8.0~7.5Ma(116航次船上科学工作组 ,1987 ;Cochran,1990)。该变形的位置处在板块动力环境 ,过去认为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被分为印度板块、澳大…  相似文献   
130.
地中海西部的盆地均是晚渐新世(27Ma)的以来拉张生成的.其中之一的阿尔沃兰海盆位于地中海的最西面,在欧一非碰撞带的最窄处,第三纪时期会聚俯冲了约300km。现出露于西班牙南部陆区的早第三纪碰撞造山带的残留部分包含有快速剥露的高压变质岩,其中有榴辉岩,蓝闪石片岩及麻粒岩相岩石(它们与有高温高压史的大块的地慢二辉橄榄岩共生).阿尔沃兰海盆是于早、中中新世时期在该碰撞造山带处拉张形成的,其四周环绕着同期活动的逆冲带(外Behc-R河弧).没有什么直接的迹象表明该地区在第三纪的任何时期存在着大洋岩石围,因此该盆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