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作者对河西走廊和北疆九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本文介绍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讨论了西北干燥区地面观测站代表性问题。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对于干燥区的城市和绿洲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对更广大的荒漠和半荒漠背景气候及其变化,代表性仍显不足。作者发现,早先研究中指出的北疆等地区城镇站地面气温序列负向城市化影响,应与观测场周围局地甚至区域尺度绿洲扩大有直接联系,较难反映绿洲以外干燥区地带性气温变化。针对地面观测环境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国家基准气候站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前塌陷区监测方法有多种,而单一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多元化数据的需要,以华北平原区永城某矿山地面塌陷监测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多种监测技术方法系统对某煤矿山进行精细化监测,即采用常规的水准测量方法监测重点地段(小区域),采用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实时地监测重点采面,采用D-INSAR技术监测全区,从而获得矿区大范围、小区域、实时采面的多目标空间监测数据,为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做好应对策略和风险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同类矿山开展地面塌陷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