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51.
大禹治水与长江早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人和 《湖泊科学》2003,15(Z1):184-189
水是大自然最富才华的艺术家,是它塑造了雄奇的长江三峡;水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是它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上古历史是一部人类同洪水共存的历史,许多古史传说都与水有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是长江洪水频频发生的历史时期.大禹是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治水英雄,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大约四千年前,他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尚书·禹贡》载述,大禹从上游开始经三峡地区一直疏导到长江的中、下游河段,书中曾多处提及禹从事疏浚长江河道制服洪水的水利活动.又据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大禹治水还到了位于江汉平原的古云梦泽.《水经注·江水》则明确指出,三峡河道是大禹开凿和疏通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在太湖流域,大禹治水的传说广泛流传,对大禹的崇拜与信仰也极为盛行.考古发现,在长江三角洲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缺失地层中,淤泥厚度达1-1.5 m.一些专家认为,那是4000a以前发生于良渚文化末期的那次特大洪水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852.
新元古代晚期地球经历了两次“雪球地球”事件,对冰期后埃迪卡拉纪的海洋氧化和多细胞生物的多样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迄今为止对南沱冰期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了解不多。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能有效地反映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已广泛用于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条件。在贵州省松桃地区发现了一套南沱组自生沉积的碳酸盐岩,为探讨华南地区南沱冰期海洋古环境提供了理想的地质材料。该白云岩产于南沱组下部,厚约1.6 m,夹于两套冰碛砾岩中间。采用微钻技术钻取白云岩粉末,稀醋酸溶样,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稀土和其他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为(23.0~46.6)×10-6,PAAS标准化后稀土元素显示Ce的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平均值0.90),可变的Eu和La异常,中稀土富集,Y/Ho比值平均为34.6。白云岩稀土配分特征与现代氧化的海水明显不同,结合样品中高的Fe、Mn含量特征,反映了南沱冰期华南地区表层海水整体处于缺氧富铁的环境,可能制约了冰期后的海洋氧化和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演化。  相似文献   
853.
854.
新元古代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这一时期生物演化的重要原因,海相沉积物记录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是研究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主要方式.南沱冰期由于缺乏含铁建造等化学沉积岩及黑色页岩,极大地制约了对这一时期氧化还原环境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贵州剑河五河剖面南沱组红色富铁杂砾岩开展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杂砾岩中Si、Al、Fe含量与大陆上地壳组成类似,但Ca、Na、Mg显示显著的亏损特征,反映冰期大陆的氧化风化作用.杂砾岩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和U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协变趋势指示了铁、锰氧化物在氧化还原分层的海水中的穿梭作用.杂砾岩的红色色调是其中赤铁矿的富集所致,红色富铁杂砾岩在南沱组中的不规则分布表明赤铁矿是同冰期海水中亚铁离子氧化后,经后期脱水形成.该剖面南沱组中流水波痕构造、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和U的富集特征和红色杂砾岩中赤铁矿的形成,反映华南地区南沱冰期极端缺氧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55.
为了研究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能量收支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静水法,分析了不同养殖水体温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幼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黏液排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各温度处理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在23℃时最低为2.548±0.093mg/(g/h),29℃时最高为4.958±0.150 mg/(g/h);排粪率为1.695±0.037~2.892±0.074 mg/(g/h),在29℃时达到最高;耗氧率在29℃时最高为0.437±0.054mg/(g/h), 23℃时最低为0.202±0.027 mg/(g/h);在本实验条件下,方斑东风螺排氨率为0.009±0.001~0.025±0.003mg/(g/h),各温度处理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29℃时最高为0.025±0.003 mg/(g/h)。黏液排泄率在23℃时最高为0.030±0.001 mg/(g/h),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P<0.05)。基于不同温度下能量...  相似文献   
856.
2009年8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射阳县作为江苏沿海中部的土地资源大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创新发展模式,走开放开发、港产联动、三港并进之路,在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推动新型产业崛起、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57.
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小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维建模方法和COM组件开发思想为基础理论,基于VB和ArcEngine,探讨三维小区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858.
王某11年前私下购买了城郊的一处宅基地,并投资20多万元建起楼房,将全家户口迁入该村.然而,在办理房产证的过程中,卖主的女儿一纸诉状将他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859.
胡余忠  顾李华  舒雷  陈健  丁克亮 《水文》2021,41(1):61-65
聚焦新形势下水资源监测预警、生态流量监测等"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以及实时流量监测的迫切需要,基于影响流量的内在水力要素关联,利用已有的实时要素监测信息,架构流量实时监测的通用算法,实现流量"软在线",成果在安徽普遍应用.与既有以流速传感为基础的流量在线监测"硬在线"方法互为补充,探索结果提示新一轮规划应拓宽视野,必...  相似文献   
860.
滇西腾冲地块西侧的那邦地区作为东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藏南冈底斯带的南延,不仅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重要信息,也记录了高原岩石圈向南挤出的详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区部分原划分为早前寒武基底的高黎贡群形成于新生代,并经历过多期次的变质深熔作用,但关于变质深熔过程和变质机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滇西那邦地区新生代混合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混合岩重结晶锆石年龄为29 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暗色混合岩基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暗色体,富铝低钙,富集LREE,亏损HREE,其εNd(t)值为-4.31和-4.69,显示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盈江始新世变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暗示其源区为受到俯冲板片流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第二类暗色体,富集LILE和HREE,而低轻稀土和亏损高场强元素,εNd(t)值为-11.35,指示其源区为更古老的基性堆晶下地壳,结合始新世锆石具有低HREE特征,表明该暗色体原岩经历过加厚下地壳水平的石榴石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浅色体为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