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71.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基拓宽的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公路拓宽建设中新老路基特别是软土路基的固结沉降与力学性质的差异将引起严重的路面开裂,因而控制其差异沉降、防止拼接处路面开裂成为扩建工程软基处理中的技术关键。针对采用薄壁管桩和粉喷桩处理的软基路段,选取具有典型地质条件及较高填方的断面,通过埋设地面沉降板,对拓宽路基及新老路堤结合部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沉降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拓宽路基的累计沉降及差异沉降均很小,后期沉降速率小于控制标准,为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评价提供了依据;薄壁管桩用于处理埋深大、层厚大的拓宽软基及粉喷桩用于处理埋深浅、层厚较小的拓宽软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拓宽后的新老路基已形成整体性强的复合地基,达到了路基拓宽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72.
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承受和传递荷载的关键部位。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高剪应力的作用下,节点核心区通常产生显著的非弹性剪切变形。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性能时,正确地计算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是有限元分析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中节点核心区的受力变形特征,提出了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推导了节点剪应力-剪应变(■-γ)关系曲线的计算方法。以多组梁柱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斜压杆模型与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校核了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计算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与斜压杆模型相比,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能有效预测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的■-γ骨架曲线,能较准确地计算节点峰值剪应力。  相似文献   
773.
寒武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稀少,保存较差,对其特征和演化缺乏了解.对鄂西秭归地区寒武系筇竹寺阶水井沱组进行大量调查,获得放射虫化石个体300多枚,系统分类属于4种类型,包括泡沫虫目2个新属新种(Paraantygopora porosa和Braunosphaera sinensis)和1个属种分类位置不确定的球形放射虫化石、目科未定分子1个(Tetrasphaera? sp.).其中,泡沫虫目分子占多数,约为个体总数量的92%,多数个体(73%)与奥陶纪早期一些放射虫化石结构特征类似,壳壁以穿孔板状结构为特征.但格子状球形放射虫在早古生代其他地层中目前尚未有报道.该放射虫动物群由不同的分类单元的分子组成,化石已经比较常见,壳体结构相当复杂,清晰的同心层状结构已经形成,这些特征表明寒武纪第二世筇竹寺期放射虫已经爆发繁盛,这与浅水相区宏体生物群的爆发繁盛可能为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774.
对2013年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数字记录地脉动变化进行频域分析,经过大量多组不同频段的频域对比分析,确定了1.4~1.6 Hz和2~3 Hz频段在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有地脉动异常变化,利用振幅值和频率做出了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率变化曲线,并总结了灯塔地震前沈阳地震台地脉动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75.
研究了基于矢量有限元方法的大地电磁带地形三维反演算法并开发了三维反演计算程序代码.在大地电磁场正演数值模拟方面,采用并行直接稀疏求解器PARDISO且无需进行散度校正的快速正演方案,对典型地形模型,在中等规模计算条件下,与双共轭梯度法(BICG)计算结果比较,发现PARDISO比BICG快10倍以上;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并与前人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带地形三维正演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在反演方面,本研究基于共轭梯度方法编写了大地电磁带地形三维反演代码,为了避免直接求取雅可比矩阵,将反演中的雅可比矩阵计算问题转为求解两次“拟正演”问题,进而将PARDISO的快速正演方案应用于“拟正演”问题的求解,以提高反演计算效率.利用开发的反演算法对多个带地形地电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反演结果能很好地重现理论模型的电性结构,验证了本文开发的三维反演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利用该算法反演了某矿区大地电磁实测数据,反演得到的三维电性结构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地电特征,将反演结果与该区已有地质资料结合进行解释,应用效果明显,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6.
自2005年以来,程海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持续升高,而生化需氧量(BOD)却维持不变,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升高也较缓慢.为研究程海COD持续升高的原因,选取程海水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无机阴离子(Cl~-、F~-、S~(2-)、HCO_3~-)和溶解性有机质(DOM)中不同浓度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商品化腐殖酸(SHA),研究其对COD和COD_(Mn)测定的影响,探讨Cl~-和DOM共同存在下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程海水体中Cl~-浓度对COD存在显著影响,产生的COD值为5.42 mg/L,S~(2-)、F~-和HCO_3~-对COD影响较小;各离子对COD_(Mn)的影响很小;不同浓度梯度的HA、FA和SHA与COD测定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氧化1 mg C HA、FA和SHA所产生的COD值分别为2.164、1.964和2.362 mg;氧化1 mg C HA和FA所产生的COD_(Mn)值分别为0.646和0.344 mg;DOM对COD测定值的影响显著大于对COD_(Mn)测定值的影响;且一定浓度Cl~-的存在增强了FA与HA对COD测定的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程海COD逐步升高,COD_(Mn)值缓慢升高的内在原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7.
针对当前信息资源分散、气象知识专业性强、网络信息获取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能保证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语义的气象信息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人机交互平台。系统主要运用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和语义扩展能力,通过构建气象知识本体,建立气象信息本体库,利用推理规则,查询检索词条对应的描述、关键字等解释属性以及扩展查询其兄弟类、父类、子类词条,在交互过程中不断调整检索词条,实现气象知识的准确获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气象信息的利用率,提高用户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8.
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通过对海洋工程地质发展的简单回顾阐述了其调查和评价的类别、方法与内容 ,对海底滑坡、砂土液化和原位土工测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重点展开 ,并对 2 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9.
新元古代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这一时期生物演化的重要原因,海相沉积物记录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是研究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主要方式.南沱冰期由于缺乏含铁建造等化学沉积岩及黑色页岩,极大地制约了对这一时期氧化还原环境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贵州剑河五河剖面南沱组红色富铁杂砾岩开展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杂砾岩中Si、Al、Fe含量与大陆上地壳组成类似,但Ca、Na、Mg显示显著的亏损特征,反映冰期大陆的氧化风化作用.杂砾岩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和U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协变趋势指示了铁、锰氧化物在氧化还原分层的海水中的穿梭作用.杂砾岩的红色色调是其中赤铁矿的富集所致,红色富铁杂砾岩在南沱组中的不规则分布表明赤铁矿是同冰期海水中亚铁离子氧化后,经后期脱水形成.该剖面南沱组中流水波痕构造、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和U的富集特征和红色杂砾岩中赤铁矿的形成,反映华南地区南沱冰期极端缺氧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780.
巢湖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对沉积动力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巢湖西部柱样以及杭埠河流域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磁铁矿是决定磁性特征的主要磁性矿物,杭埠河流域是巢湖西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靠近巢湖西岸的柱样AC1砂含量较高,X、SIRM值较大而xARM/SIRM较低,说明磁铁矿含量较高、颗粒较粗.距岸稍远的柱样AC2砂含量较低,X、SIRM值也较低,其变化与XARM较相似,与粘土含量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AC2沉积物X、SIRM值较ACI小,但XARM/SIRM较高,说明磁铁矿含量较低且颗粒较细.杭埠河流域土壤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砂、砾含量高的粗骨土磁性最强,富含粗颗粒磁铁矿.巢湖柱样沉积物砂的含量随踞岸远近而不同, 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水动力不同,由此产生明显的磁性特征差异,实质是对沉积动力的响应.研究表明磁性参数XARM/SIRM 可以间接反映沉积物中粘土含量的高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