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8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篇 |
大气科学 | 114篇 |
地球物理 | 135篇 |
地质学 | 639篇 |
海洋学 | 99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行山阜平杂岩中麻棚-赤瓦屋岩体的时代、侵位深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它们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6.4±2.4 Ma、125.4±2.0 Ma和126.2±2.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岩体在早白垩世期间快速侵位、结晶。各相带样品的角闪石全铝平均值分别为1.018、0.880和0.871,对应的角闪石平均结晶压力分别为0.183、0.118和0.114 GPa,均值为0.141 GPa,对应的侵位深度约5 km,明显小于区域内元古界至侏罗系的地层厚度,表明在岩体侵位之前,阜平杂岩就已经具有穹窿状构造特征。结合相关资料,估计太行山早白垩世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7~0.08 km/Ma。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引入泰尔指数从人口和面积两方面评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开采潜力指数,定量评价各行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结果】黄河流域陕西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108m3/a,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各评价单元中关中盆地区地下水资源人口和面积分布差异最大,行政区中延安市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最大。降水是全区地下水资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人类活动尤其农业灌溉,地表水因素对渭南市、榆林市有较大影响,蒸散发对延安、榆林、宝鸡地下水资源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介于0.8~2.5,地下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较全国属于高负载区,各行政区开发利用潜力差异明显,开发程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市开发程度最高,铜川市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结论】... 相似文献
993.
钛闪石的高压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辐射EDXD方法和DAc高压技术对采于新疆天山碱性玄武岩地幔捕虏体中的钛闪石进行了原位高压(达25.4GPa)结构研究:在室温下,随着压力的增加,钛闪石的轴长a、b、c被逐渐压缩;当压力为18、9GPa时,钛闪石可能由于“脱水”而导致结构发生相变,此相变应属于可逆的二级相变。结合钛闪石的地质产状,我们认为,钛闪石在上地幔一定深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是上地幔中重要的含水矿物相之一,其被携带到地表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本文的结果对某些含钛矿物的高压行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西南山区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整个研究区(行政单元)相比,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快速增加,景观趋于破碎化和形状复杂化。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呈现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2)距公路越近的缓冲区,景观格局变化更加剧烈。在3个公路距离缓冲区,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都呈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3)在0~1 500 m距离缓冲区,低坡度的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速度明显快于中坡度与高坡度地区。低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而中坡度与高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中山峡谷区低山丘陵区岩溶槽谷区的特点。这说明距公路远近和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山区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西宁市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宁市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详细论述了西宁市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宁市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必然选择,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6.
淀山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了淀山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CDOM与叶绿素a、浊度和COD等水质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波段范围内CDOM光谱吸收形状(指数函数斜率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山湖CDOM吸收系数不高,在355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是6.95-10.28 m-1,而且湖南区高于湖北区;CDOM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浊度、COD等水质参数的相关性都不高,证明湖中的CDOM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CDOM吸收系数在300-500 nm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超过500 nm之后呈线性递减,在300-500 nm波段范围内指数函数的曲线斜率S为11.7-14.8 μm-1,在501-750 nm波段范围内波长每增1 nm,CDOM的吸收系数减小0.0021 m-1. 相似文献
997.
998.
在过去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上,金矿勘查在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展现出了巨大的金找矿潜力。矿化剂元素硫与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已有国内外学者证明硫是矿床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硫同位素被广泛用于示踪金矿中的矿质来源,不同的金矿具有不同的地质背景,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受不同硫源控制,金矿中的硫同位素可以反映成矿的地质背景。矿集区尺度的硫同位素在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上具有理论意义,在指导找矿勘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金矿资源可以划分为42个金矿集区,其中胶东、小秦岭、滇黔桂3个金矿集区最为典型,梳理和总结3个典型金矿集区硫同位素特征的异同,可为今后的金矿找矿勘查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99.
天山南坡黄水沟与清水河寒区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积雪和冻土变化产生的水文效应对下游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新疆区域洪水呈显著加重趋势,尤其是南疆区域洪水明显加剧. 以天山南坡黄水沟与清水河寒区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极端水文事件,结合流域上游山区巴伦台气象站资料,研究了高寒山地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水文过程出现时间、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1986年是水文过程的突变点,从1986年开始随着降水、气温的增加,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年径流出现时间从6月中下旬推迟到7月下旬;最大径流和最小径流与年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大径流与夏季降水关系密切,而最小年径流与冬春季的气温关系密切. 随着198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冻土退化产生的水文效应使冬季径流增加明显,也使年最小径流明显增大;1986年以来降水变化决定着年径流量增加,使年最大径流集中出现在夏季且量级增大. 总体来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山区河流年极端洪峰量增大,洪水量增多,年际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对下游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寒区流域水资源和洪水灾害的影响评估,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利用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的方法成功分离鉴定出分子量为105kDa,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七鳃鳗凝集素。实验结果表明,首先运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方法能够将七鳃鳗血清混合组分进行初步分离,结合凝集活性鉴定方法,鉴定凝集活性最强组分存在于第二峰中。其次;利用分子筛方法将具有凝集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最终得到分子量为105kDa左右具有凝集活性组分。结合Native-PAGE和SDS-PAGE结果表明,凝集活性组分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同时,飞行时间质谱方法鉴定结果为凝集素(gi:13094239)。最终,体外鉴定结果表明七鳃鳗凝集素对兔红细胞和山羊红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凝集活性。七鳃鳗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对研究七鳃鳗先天免疫防御机制和可变淋巴受体介导的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