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华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温分布及地热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蕴藏着储量相当可观的中低温地下热水资源。通过重点整理分析华北大量油田、矿区及部分地热田的测温资料写成本文。试图通过地温分布规律的研究指出华北地区地热远景区,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许鹤华  熊亮萍  汪集旸 《地质论评》2000,46(Z1):266-268
垂向流体运移对地层温度场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没有流体运移的情况下,温度场主要受传导作用的控制,而如果有流体运动的参与,则必受到流体运动的干扰.本文讨论了在两种不同的流体垂向运移的情况下,流体运动对温度场分布影响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反演储层温度、计算流体运移速度或估算断层内流体的流量.  相似文献   
5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揭示的大陆地壳生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49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放射性生热元素 U、Th 和 K 的含量测试,同时结合该井浅部井段前人的实测数据,揭示了上地壳5km 生热率的垂向分布。结果显示,以1650m 为界,上下两段生热率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与正常地壳生热率特征不同,显示出超高压变质带独特的生热率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地壳的岩性分布,建立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的生热模型。该模型中,地壳厚32km,其中上地壳0~10km,由超高压变质岩片组成,按岩性又详细分为8层,生热率变化在0.49~1.73μWm~(-3)。中地壳10~20km,由片麻岩组成,生热率为生热率1.51μWm~(-3)。下地壳20~32km为麻粒岩,生热率0.31μWm~(-3)。整个地壳热流约31mw/m~2,其中上地壳12mW/m~2。上地壳厚度和热流分别占整个地壳的31%和39%。与华北和下扬子地壳生热模型相比,上地壳热流整个地壳热流的比例最低。这表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作为中朝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其地壳生率垂向分布与正常大陆地壳(华北、下扬子)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54.
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砌块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砌块墙体与墙板墙体抗震性能的对比以及两者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比。文中得出了与带墙体钢结构抗震设计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热演化模拟是研究沉积盆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模型依赖于沉积盆地的成因机制.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定量模型在描述盆地沉降和热流演化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实现了构造和热的完美结合.而前陆盆地的定量模型更多关注的是构造沉降,在构造与热的结合方面尚不够完善.关于克拉通盆地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定量模型,构造热演化研究程度远远低于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随着我国陆域海相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的突破,对海相沉积盆地热体制的研究迫在眉睫.而我国陆域海相沉积盆地,如塔里木和四川盆地,演化历史长且复杂,是古生代海相克拉通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现有的关于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单一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构造—热历史.对我国陆域海相大型沉积盆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动力学分析,发展叠合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型,建立相应的构造热演化模式及模拟方法技术,将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6.
汪洋  汪集旸  邓晋福 《地球化学》2001,30(2):186-193
大地热流值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圈U,Th,K丰度的直接约束;根据地球化学元素丰度值推算出的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壳热流值,必定不能大于区域的平均热流值,根据700余个实测大地热流数据,对目前发表的中国大陆地壳和岩石圈的化学成分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多数模型不能满足大地热充约束,如黎彤等的关于中国大陆及其内部构造单元的地壳和岩石圈成分模型,倪守斌等提出的新疆北部地壳生热率模型,以及高山等提出的扬子地台北缘地壳成分模型,这些模型的U,Th,K丰度值不太可靠,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的可信程度亦值得怀疑,而迟清华,鄢明才提出的华北地台地壳成分模型和高山等建立的中国东部及华北地台和秦岭造山带的地壳成分模型通过了区域大地热流的检验。  相似文献   
57.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南海的海底温度、地温梯度资料,建立了海底温度与水深的关系,并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因素。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曲线和南海海底温度- 水深关系曲线求出天然气水合物保持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结果表明:在南海甲烷水合物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在陆上进行热流测试或钻孔地温测量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地区近地表数十米以至上百米的地温曲线发生某些“扭曲”或“畸变”现象,在排除了可能造成这些现象的各种因素诸如岩性变化、地形、植被以及地下水活动影响之后,地温曲线依然与稳态地温  相似文献   
59.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热在地表最为直接的显示,并能给出发生于地球内部深处各种作用过程间能量平衡的信息,因而日益引起地球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和普遍关注。我国大地热流研究始于60年代,易善锋(1966)曾报道过东北中生代盆地的三个热流数据。197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25个。近十年来,不同单位和作者在华北、东北、攀西、西藏等地区又先后获得了一批热流数据。最近,本文第一作者受国际热流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将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进行汇总并作统计分析,以便纳入“世界热流数据汇编”。  相似文献   
60.
关于地热带分类及地热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地热活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高温地热活动仅分布在相对比较狭窄的地壳活动地带,目前已公认为是地壳岩石圈板块的边界;而低温地热活动则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分布在板块边界的高温地热活动及分布在板块内部的低温地热活动,其热源性质、地表地热显示、区域地温场及热流以及水热系统的温度和水化学特征等,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