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在典型的含金~硫化物蚀变带进行激电法勘查时,勘查地球物理学家考虑的因素有:矿化带的厚度和横向范围,覆盖层的厚度和导电性,围岩电阻率,勘探时所选用的电极排列方式和电极距,确定勘探深度也是必要的。轴向单极~偶极排列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图示说明了轴向单极~偶极测深原理和电极排列方式。简述了勘探区地质特征和岩(矿)石电性特征,激电测深二维反演结果表明,三叠系地层版纳组砂岩、细砂岩含金矿段均有明显的中阻~高极化响应特征。经钻探验证,深部IP异常多见金属硫化物含金矿脉,轴向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在勘探区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2.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ROPWA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及IPCC RCPs情景下未来2020年代(2020-2029年)中国小麦需水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小麦需水量的变化率作为敏感性因子,对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约为1056.4亿m3,最高值位于黄淮海地区。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存在空间差异,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小麦需水量的重度和极度敏感区,东北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带是小麦需水量的轻度敏感区,而中国中部及南方部分地区的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不敏感。不同RCP排放情景下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分布不同,RCP8.5高排放情景下的小麦需水量敏感性区域比RCP4.5中排放情景下明显扩大,轻度和中度敏感区域扩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北山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建造比较发育,是热液型和火山岩型矿床成矿的有利地段。本文从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组合、火山岩相、火山岩喷发方式及韵律、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该地区中、晚泥盆世火山岩建造的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分析了火山机制控矿作用,总结了晚古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铀的成矿条件和规律,为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热液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陕西韩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固硫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韩城7个分别采自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的样品,以10%和25%为基准,加入韩城的高硫煤中,进行固硫试验。研究表明:中、下寒武系白云岩固硫率为10%~15%,石灰岩的固硫率为15%~26%,上寒武统下部白云岩的固硫率为30%~47%。上寒武统中上部的白云岩固硫率为10%~20%。岩石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含量相当时,白云岩的固硫率高于石灰岩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5.
儿马湖凹陷位于武威盆地北部凹陷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凹陷石炭系煤系地层发育,有一定油气勘探潜力。笔者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盆地成藏模拟技术,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和热史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1)儿马湖凹陷为一个受多条北东向正断层控制发育的复式断陷;(2)该凹陷经历了4个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裂陷阶段、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二次裂陷阶段和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3)儿马湖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二叠纪末期进入生油阶段,三叠纪末期已经进入生气阶段,现今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本研究对该凹陷、武威盆地及走廊盆地形成演化认识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卧虎山早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位于北山南带晚古生代陆内裂谷,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化学参数碱性值为0.74~0.77,属于钙碱性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长英指数(FL)和镁铁指数(MF)同分异指数DI与固结指数SI均反映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微量元素富集Rb、K、Ba、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存在显著的负Eu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289.8±2.7)Ma,时代为早二叠世。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拉伸、地壳减薄的板内裂谷环境,源岩可能是地幔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侵入岩是壳幔混合成因的,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体制,反映北山南带于早二叠世晚期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7.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性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68.
压缩天然气(Compression Natural Gas简称CNG)在制造、输送或贮存时,经常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不仅聚集在管道、容器和储罐上,还聚集在加工设备上形成高压电位,对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更危险的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静电电压有时可达数万伏,引燃爆炸性介质,加之具有突发性,难预测,发生频度高,损失惨重等特点,将会造成设备、财产重大损害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对CNG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9.
利用NCEP/NCAR FNL客观分析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臭氧监测仪(OMI)的臭氧廓线资料,结合区域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中国春季一次高空冷槽过境引起的对流层顶折卷过程(2012年3月19—21日)进行了分析,并从平流、湍流混合、对流输送等几个方面诊断分析了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的传输特征和细节。结果表明,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侧的对流层顶折卷事件,其所在位置处于热带对流层顶向中纬度对流层顶的过渡区,由于陡峭的对流层顶南北梯度,在该区域发生的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STE)比对流层顶东西方向折卷引起的物质交换要强烈和持久,跨越等熵面的物质交换和湍流混合对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有很大的贡献。大地形对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早晚时段,大地形导致的爬坡上升气流显著,抑制了平流层空气与对流层空气的混合交换。午后,大地形热力作用增强,受背风坡局地环流的影响,靠近山顶处湍流混合作用对上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贡献显著增强,且地形越高,这种效应越显著。地形的湍流混合作用在2.5 km高度以上凸显,此高度之上地形平均高度每升高100 m,湍流混合的贡献增加约1%。  相似文献   
70.
利用黑河流域100 m×100 m地理地形资料及气象测站多年降水和风向资料,依据坡度、盛行风向与迎风坡对地形抬升速度影响的数学模式,对主导风向效应指数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耦合坡度、坡向和主导风向的局地地形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逐年6-9月降水量与地理和局地地形因子的回归方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扩展得到了黑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