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建立了浅水湖泊水质系统滤波模型和相应算法,根据滇池流场比较稳定等特点,对湖泊进行单元分区,考虑模型误差扰动和观测误差扰动的存在,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然后采用吉尔(Gill)算法求解微分方程,进行系统多点连续模拟和实时预报,用此法对1988年滇池BOD,COD时空变化进行连续预报,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2.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选取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呈阶段性波动增长态势,全国城市绿化水平增幅为6.73%,其中西部地区绿化水平增加最为显著,改变了2000—2014年保持的“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2)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总体差异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均呈降低趋势。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起,且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在逐渐缩小。(3)东部形成一定规模的稳定性热点区,西部形成局部性热点区与一定规模的稳定性冷点,从而使得我国由“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转变为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更为显著。(4)自然因素是城市绿化水平的基础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为阶段性关键因子,是促使各时段城市绿化格局演变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3.
热带太平洋是大气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响应最活跃的地带之一,了解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响应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大气环流、ENSO、季风爆发、台风活动甚至平流层的物理、动力学过程。利用CMIP5的GFDL-ESM2G和CMCC-CESM模式研究未来RCP8.5排放情景下,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6—2100年热带太平洋SST逐年增加,而2080—2100年热带太平洋SST与对流活动、2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垂直速度异常的相关性较2006—2030年明显减弱,预示未来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可能减弱。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减弱进一步导致平流层温度对未来热带太平洋SST增加的响应减弱。CAM5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亦证实了未来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变暖的响应可能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带太平洋区域平均SST从2006—2030年的27.4℃增加至2080—2100年的29.4℃。已有研究表明,当热带太平洋SST在27.5℃附近时,深对流活动会随着SST增加而线性加强,而当...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前上对流层及平流层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一周,暴雨区域上空对流层顶高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日本南部的位涡异常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即我国中纬度沿海一带至日本的高位涡带向华南延伸,使得华南地区上空的位涡升高,对流层顶下降。在环流场中,本次暴雨发生前低纬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的东风与1991~2010年平均值相比偏强偏北,华南地区上空平流层东风场也偏强,平流层低层东风在暴雨发生前第9天提早向下传播;位势高度场中,"05·6"华南暴雨发生前中低纬度100 hPa上的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华南地区UTLS区域有较强的位势高度场正异常,在暴雨发生前随时间出现两次明显的加强,但在暴雨发生后减弱。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偏移、东风信号的提早下传、高位涡空气入侵华南均有利于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_1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 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相似文献   
146.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在前人应用古生物及锆石测年资料确定的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用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区在该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作者主要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界线附近全岩样品的部分元素含量,从中提取能指示气候变化的常规气候指标CaO/MgO、Sr/Ba,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综合探讨该区在界线附近的古气候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嘉荫地区在白垩纪末到古近纪初,气候整体上呈气温下降、降水增多的趋势,这一趋势与前人在该区从古生物方面得出的结果以及当时的生态相似区(北美)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8.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大类。继承型X型正断层是基底断裂复活形成的,包括差异伸展和双向均匀伸展2种模式;新生型X正断层形成于张应力和剪应力配比关系为1:2~2:1范围内的应力背景;继承型X型正断层具有较好油气运移、储层改造等优势并且形成多类型圈闭,具有“多层楼”式的成藏模式。X型正断层的研究丰富了构造样式研究的理论认识,建立了合理的地质模型,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较可靠的年代数据( 210Pb和AMS 14C交叉定年)为框架,基于高分辨率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取环境信息,结合粒度和磁化率,重建该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环境变化。结果显示,该区黑暗时代冷期(DCAP)和小冰期(LIA)气候较为寒冷,降水量较高;而中世纪暖期(MWP)和现代暖期(CWP)气候较为温暖,降水量较低,气候具有冷湿—暖干的特征。其中,重建的温度显示,中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持平甚至超过20世纪暖期;小冰期期间可能存在一次百年尺度的温暖事件,而17世纪和18世纪可能是过去2000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分析发现,过去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存在着冷湿—暖干的气候模式;过去2000年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温度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小冰期期间西风环流的南移和增强可能是导致区域降水增加的重要因素。另外,该时期羊湖的湖泊水位的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当温度降低,降水增加时,湖泊水位上升,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0.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技术以及将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联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段致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展开了研究。对其中1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描述相同的进汞过程,可以将所得孔径分布进行联合并得到表征范围在3×10~(-3)~4×10~2μm的总孔径分布曲线图。图像显示10块样品在孔喉半径80~160μm处存在一个较低峰值,在3.7×10~(-3)~2.6μm范围各样品曲线出现多个峰。孔径分布频率直方图结果显示孔隙类型多集中于纳米孔、微孔以及巨孔,且纳米孔最为发育。纳米孔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纳米孔控制的孔隙空间随孔隙度、渗透率减小有增大趋势,与渗透率相关性差。纳米孔对渗透率的贡献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