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伟  陶祖钰 《气象学报》1996,54(2):225-232
利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16号台风进行了12h数值模拟。时间是从8月31日12时(世界时)到9月1日00时。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台风和实际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移动距离相当。模式清楚地预报出了由台风倒槽所造成的强降水。这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台风降水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地形和积云对流等对登陆台风发展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台风的位置和降水有重大影响,积云对流除了对台风强度有影响之外,对台风环流的位置和台风的移动速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梅雨期中冷空气活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伟  陶祖钰 《大气科学》1995,19(3):375-379
通过对1991年7月4—6日江淮地区大暴雨过程中冷空气的轨迹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造成了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的对峙和高原东侧50hPa槽的发展,后者又进而促使了梅雨锋上的气旋发展。  相似文献   
13.
Windows下静止卫星云图处理软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可视化开发工具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了一套针对科研和教学使用的GMS-5静止卫星云图处理软件,它使用方便灵活,基本功能完备,能够完成气象研究中对静止卫星云图处理的基本要求。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有:云图叠加地图与经纬网格、亮温等值线处理、云图平均、云图数字增强、云图转存为常用格式图像文件等。  相似文献   
14.
陶祖钰  谢安 《气象》1980,6(4):8-10
本文对1973年4月30日长江中下游倒槽静止锋上产生的一个气旋进行动力学分析,寻找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这次气旋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9日20时以前为酝酿阶段,倒槽逐渐发展并在槽中形成静止锋;29日20时—30日08时为气旋发生阶段,形成有冷暖锋结构的闭合低压;30日08—20时为维持阶段,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30日20时—5月1日08时为发展阶段,气旋显著加深。图1为气旋在倒槽中形成时的地面形势及其以后的动态。  相似文献   
15.
MESO-α-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OVER CHINA DURING 199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re were 102 meso-α-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αCSs)generated over China and theneighboring sea during June—August 1995.Those MαCS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ree major areas:the west of South China,Sichuan Basin,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andthe Huanghe River Basin.Six cases of MαC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given to show the variety ofthe MαCS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by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ir cold-cloud-shield black body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夏季梅雨锋上发生的暴雨过程中,常产生弱气旋波,我们称为“梅雨气旋”。1978年6月25日发生在淮河上游的气旋是一次典型例子。本文对此例作了诊断分析,探讨气  相似文献   
17.
The complete form of the vertical vorticity tendency equation (the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 equation to contain thermodynamic factors. In this study, a new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which has the same form as the original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is deduced from the absolute vorticity vector eq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entropy gradient. By comparing the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with the classical vertical vorticity equation, it is found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the isentropic surface is tilting, the two vorticity equations are in essence the same. The “baroclinic term” of the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is exactly equal to the solenoidal term of the classical on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ancellation between the two baroclinic items (the “slantwise term” and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hange term) in the complete-form vorticity equation. In operational weather analysis, the tilt of the isentropic surface can b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the isotherm on the upper-level isobaric map. For synoptic-scale motion, the vertical vorticity produced by the tilt of the isentropic surface is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baroclinicity, which is measured by the solenoid. The 3D solenoid is parallel to the isentropic surface, so the more tilted the isentropic surface, the bigger the projection of the 3D solenoi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baroclinic contribution can be interpreted based on the PV thinking theory,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rticity field and the potential vorticity field is not immediate.  相似文献   
18.
“等熵思维”到“等熵位涡思维”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小刚  王秀明  陶祖钰 《气象》2014,40(5):521-529
等熵位涡守恒与中纬度斜压扰动发展之间的诊断关系可用于对气旋发生发展的预报,并作为理解水汽图像的动力学场而在业务上使用。"等熵位涡思维"建立在等熵面分析的"等熵思维"基础上。本文首先依据基础的动力学理论,对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动力学解释和业务应用作回顾和讨论,内容包括:等熵面随高度分布特征、等熵坐标中的垂直速度场、等熵面上水汽输送解释、等熵面上高空急流和锋区的特征等。其次,通过与等熵面物理量场分析和斜压二层模式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的比较,着重回顾和讨论等熵位涡面上的物理量场和业务应用,内容包括:对流层顶定义及其温压湿分布特征、对流层顶等熵位涡面上急流和锋区的特征、对流层顶等熵位涡面上的垂直速度场、"等熵位涡思维"与气旋发展及位涡、水汽图像在改进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位温、等熵位涡与锋和对流层顶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祖钰  郑永光 《气象》2012,38(1):17-27
等熵位涡分析是位涡理论的分析基础。此文的目的是介绍等熵位涡分析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文中从位温和位涡、对流层和平流层、锋和对流层顶的基本性质出发,讨论了锋和对流层顶在剖面图、等压面图及等位温面(即等熵面)图上的特征。文中给出了各种分析实例图形,并通过分析和对比指出:平流层的高位涡是对流层顶以上位温随高度急剧增加位温垂直梯度特别大的结果;位温垂直梯度是决定位涡分布的主要因子;等熵位涡图主要反映极地气团的活动,同时也是与极地气团密切关联的锋、急流、对流层顶的综合反映。最后提出了等熵位涡分析中需要避免的一些错误认识,特别是不能将等位温面上的流线当成轨迹的错误,并由此得出平流层空气侵入对流层下部的错误推论。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4,他引:40  
根据1949—1996年的台风资料对将近50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台风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强度分布和路径类型。另外还考察了台风源地的季节变化和台风强度与其源地的关系,指出较强的台风大多发源于125oE以东的洋面上,发源于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台风最强;给出了登陆台风的季节分布和纬度分布;台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统计结果表明,在浙江、福建登陆的台风数量虽然不如华南多,但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