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利用塔城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1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量指数(SPI)运用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塔城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塔城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为30.37%,轻旱发生最多,中旱次之;2/3站点SPI呈显著增大趋势,年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干旱程度有所减轻,在1987年之后塔城干旱程度整体偏轻。(2)季节尺度上,夏、秋、冬季在1980年代中期发生干旱减轻的突变,且秋季和冬季分别在2002年和1997年达到显著。(3)在影响范围方面,各季以局域性和全域性干旱为主,全域性干旱发生频率介于20~30%之间;在干旱强度方面,各季轻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中度以上干旱发生频率介于33~38%之间。(4)近60a塔城地区季节性干旱呈现影响范围缩小,强度减弱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冬季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分别以-7.79%.(10a)-1-0.11.(10a)-1倾向率显著减小,干旱减轻趋势在四季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2.
贵州省避暑旅游气象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以体感温度确定的避暑旅游气象舒适度为正贡献指标,修正完善强降水、高温、大风、雷暴等负贡献的高影响天气指标,综合建立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选取2008—2017年6—8月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利用该避暑气象适宜度模型对贵州省县级以上城市避暑旅游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整体上是非常适宜夏季避暑旅游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夏季不同月份和盛夏关键旬,最佳旅游目的地略有变化。贵州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低海拔地区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相对略低,地处武陵山脉和苗岭山脉的都匀、麻江等地适宜开展山岳型避暑旅游。铜仁市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范围在-17~100,是贵州避暑旅游气象条件较逊色的城市。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模型能较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避暑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3.
本文研究计算CMA_MESO模式预报降水FSS(Fractions Skill Score)评分时,当其水平分辨率与观测降水不一致时,采取两种匹配方式统一分辨率,分析这两种方式得到的FSS评分结果是否有差异。针对3 km分辨率CMA_MESO模式6 h累积降水,选取5 km分辨率的观测降水,分别采取预报降水匹配观测降水分辨率,以及观测降水匹配预报降水分辨率两种方式,选择4种邻域尺度:5、25、51和105 km;4种降水阈值:0.1、4、13和25 mm,得到两组不同预报时效的FSS评分。通过分析发现:两组FSS评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CMA_MESO模式预报降水水平分辨率与观测降水不一致时,可以将预报降水匹配到观测降水格点场,也可以将观测降水匹配到预报降水格点场,两种匹配方式对FSS评分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04.
利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月Palmer干湿指数资料,研究了1901~1950年塔里木河流域夏季干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干湿的空间分布为正常或轻微干旱,从西南至东北呈“-+”分布;流域干湿变化的线性趋势从西至东呈“+-+-”分布,整个流域50年变干旱趋势显著,但大部分地区的趋势不显著;变率空间分布为东部正变率和西部负变率;干湿指数在1910之前为正,年际变化较为小,之后,则相反;年代干湿指数值呈年代周期性变化,但干湿等级都为正常。在20世纪0年代后期、10年代中期、30年代初期和40年代初期,流域干湿的年代值与50年均值差异显著。年代线性趋势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正趋势较多,其余两段时期都为负趋势,年代线性趋势在10年代末期正趋势显著,0年代后期至10年代中期、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初负趋势显著。流域变率值在20世纪0年代后期至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期和后期与40年代初期达到显著水平。流域干湿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10年、1919年、1927年和1938年。3.5年和7年是此序列显著周期。本文与之前研究得出的流域干湿总体变化特征相似,而由于数据来源、研究区和研究方法存在不同,两者在具体结果方面存在差异;流域干湿变化与海温变化和大气涛动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