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余群  陈立奇 《台湾海峡》1990,9(4):396-398
本工作据1987年3月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样品,测定了南极磷虾及其所在海域海水中Pb,Cu,Cd,Zn,Fe和Mn等痕量金属含量,计算出南极磷虾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72.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变化及其异常, 研究了白令海盆pCO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 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 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 生物作用不是pCO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 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 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 研究表明, 白令陆坡流(Bering Slope Current; 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 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盆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 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 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增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 形成有机碳汇; 另一方面, 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 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 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 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73.
The Pb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in the Chukchi Sea of the Arctic vary within the range of 0.167-0.962ng/m^2,with an average of 0.532ng/m^3,These concentration values are 200 times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s of snow samples there.Calculation of the Pb enrichment factor of aerosol indicates that the ocean-and continent-source lead account for 9.23% and 0.01%,respectively,but industrially released Pb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atmospheric Pb.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erosol has revealed that the sources of lead from industrial lead that causes pollution include mainly the west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East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The calculation of the total fallout flux of Pb indicates that the mean value of input flux into the Chukchi Sea is 0.02mgm^-2a^-1,equivalent to that of southern Pacific but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thern Indian Sea and southern Atlantic.It is evidenced that the Pb input flux into the Chukchi Sea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f the Baltic Sea,the North Sea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相似文献   
74.
海洋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海洋是巨大的碳库,不断地从大气吸收CO2,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30%~40%[1]。海洋吸收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破坏了海洋自身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这种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气中人为CO2引起的海水酸度增加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55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表层海水pH已  相似文献   
75.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0月17日发文通告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中心(下简称"中心")正式对外挂牌办公。同月20日按照厅统一部署安排,中心组成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助理巡视员陈喜良和中心副主任巴特尔带队,赴兴安盟、赤峰市、  相似文献   
76.
海水中~(137)Cs的快速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铁氰化铜(CuFC)作为吸附剂,采用循环吸附的方法制备用于海水中137Cs富集的富集材料,同时采用湿样制源的方法制备样品源.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量在5.0、6.0 dm3/min,且富集体积保持在900 dm3以下时,对海水中137Cs的富集效率保持在85%以上,且随富集体积的变化并不明显;当流量增大到7.0、8.0 dm3/min,且富集体积从500 dm3增大到1 000 dm3时,其富集效率从85%左右下降到75%左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当流量进一步增大到10 dm3/min时,富集效率急剧下降到6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将流量控制在5.0~8.0dm3/min且富集体积在500 dm3以下时,可以在保证较高的富集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富集时间,达到快速富集的目的.此外,湿样制源的方式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海水中137Cs的富集和分析方法总计耗时约需8h左右,只相当于传统分析方法耗时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77.
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了第4次评估报告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并迅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科学和政治议题。 2007年以来,尤其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观测和研究事实表明,北极和南极地区正在出现快速地变化着,这些变化也正在从量上到质量变化,当在跨越这种变化的阈门时,可能出现:北冰洋会在2040年前后出现夏季无海冰所引起的北半球大范围的持续暴雪的寒冷冬季;2050年左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消失并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地区可能会快速升温并引起东南极冰盖和海冰快速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加速;极区海水温度快速升高会驱动极区表层海洋和上覆大气之间CO2分压平衡加速,极区海洋也会大量吸收大气CO2,并诱发海水酸化及对极区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正在扮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8.
海洋N2O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在大气中的浓度仅为CO2的浓度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同等浓度的情况下温室效应却是CO2的200~300倍;它在大气层中的光化学产物会与臭氧反应,从而损耗平流层的臭氧。N2O的环境效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都把其列入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过去40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阐述N2O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和其影响因素、产生的机制、它的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揭示N2O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全球氮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 III:金属形态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立奇  余群  杨绪林 《大气科学》1994,18(2):215-223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b、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明显陆源向大洋输送的浓度梯度,近岸海域上空金属含量大于大洋上空含量,北太平洋上空含量高于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海域。气溶胶中金属的水可溶程度,在近岸海域上空依次为Cd>Mn>Cu>Fe>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39%,36%, 23%,14%和5.3%;在大洋上空依次为Cd>Mn>Fe>Cu>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62%,44%,11%,3.1%和2.5%。本文还计算和比较各观测海区上空金属从大气输入海水的通量。  相似文献   
80.
铁(Fe)是重要的海洋微量营养要素,是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碳吸收的重要因素。南大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区,由于常年铁缺失,虽营养盐较高但初级生产力很低。因此,大气中的铁输入可缓解南大洋的缺铁营养要素限制,进而提高海洋生产力,促进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并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南大洋及南极大陆上空气溶胶铁的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厘清大气气溶胶铁的形态、浓度和溶解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溶解度影响因素。大气气溶胶中总铁的观测浓度范围为0.1~150 ng·m-3,总铁可分为生物活性铁与不溶性铁,而生物活性铁包含可溶性铁与不稳定铁两种形态;可溶性铁主要有Fe(Ⅱ)和Fe(Ⅲ)两种形态,二者含量差异较大,且受季节变化影响;铁的溶解度分数变化范围较广,为0.01%~90%,受大气老化过程(包括酸溶解过程、有机络合过程、光还原溶解过程和云过程)和气溶胶铁的自身特性(如粒径大小、比表面积)以及气团来源等因素影响。(2)探索大气气溶胶铁的来源,包括矿物粉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燃烧源以及南极本地源。矿物粉尘源是大气气溶胶铁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和工业化发展,大气气溶胶人为源铁沉降对南极可溶性铁含量的贡献持续增加。同时,随着海冰融化加速导致开阔无冰海域面积扩大,南极大陆铁源也需引起重视。(3)探讨大气气溶胶铁的沉降通量并评估南大洋对大气沉降过程的响应。总铁沉降通量为1.31×10-6~297.33×10-6 g·m-2·a-1,南大洋对大气沉降响应敏感,例如2019年澳大利亚林火引起气溶胶中可溶性铁含量显著增加,造成了以浮游植物快速生长为标志的藻华现象。此外,基于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可为今后南大洋及南极大陆深入开展大气气溶胶铁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