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07篇 |
免费 | 1117篇 |
国内免费 | 13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7篇 |
大气科学 | 999篇 |
地球物理 | 1145篇 |
地质学 | 3485篇 |
海洋学 | 988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502篇 |
自然地理 | 7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292篇 |
2008年 | 271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51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235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257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269篇 |
1997年 | 255篇 |
1996年 | 275篇 |
1995年 | 239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212篇 |
1991年 | 187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16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19篇 |
1976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16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内蒙古丰镇市泉子沟斑岩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子沟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丰镇市,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内。矿区出露一套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红娘山杂岩体,主要由中粗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组成,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花岗岩中。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泉子沟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地质意义。5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8.8±2.2)Ma~(161.5±2.2)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159.8±1.0)Ma(MSWD=0.92),等时线年龄为(161.7±3.1)Ma(MSWD=1.40)。红娘山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中粗粒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3±1)Ma(MSWD=0.88),似斑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62±1)Ma(MSWD=0.40),石英斑岩结晶年龄为(160±2)Ma(MSWD=1.90)。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泉子沟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成矿与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泉子沟钼矿床的辉钼矿w(Re)介于16.49×10~(-6)~32.87×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972.
为明确海陆变迁背景下障壁坝砂体成岩孔隙演化规律,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配套能谱、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延长探区石炭系本溪组障壁成因砂体储集特征与成岩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初始孔隙度恢复模型与薄片孔隙定量分析技术,开展基于埋藏热演化历程的储层孔隙演化参数定量评价,建立该区本溪组障壁坝砂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以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4.72%和1.22×10^(-3 )μm^2;储集空间以溶蚀扩大孔、粒内孔、晶间孔为主;现今储层主体已达到晚成岩阶段;砂岩初始孔隙度平均值为38.1%,埋藏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典型的成岩增/减孔阶段,即P_1~T_2(285~208 Ma)"低地温、快埋藏"的大幅减孔阶段(-30.7%)、T_2~J_3(208~153 Ma)"高地温、缓沉降"的溶蚀增孔阶段(+3.9%)、J_3~K_1(153~96 Ma)"高地温、稳埋深"的减孔定型阶段(-6.6%)、K_1至今(96 Ma~)"低地温、晚隆升"的弱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973.
974.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河流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和19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时间、凝胶渗透色谱收集时间、固相萃取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等条件。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在0.15~0.59 ng/g,加标回收率为82%~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1%~4.5%。19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在0.14~2.23 ng/g,加标回收率为7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0%~4.5%。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能够满足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75.
太行山地区三山子白云岩沉积层序及矿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山子白云岩是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穿时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北段可以追索到它与下奥陶流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间的指状接触关系,中、南段,它下穿到凤山阶地层。三山子白云岩是受寒武纪-早奥陶世二级旋回海平面降低及古气候条件控制而形成的岩石地层体。 相似文献
976.
近些年来,深度学习网络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反演以及解译等领域的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是石油地震勘探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反演精度在圈定油气储层构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 network,TCN)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旨在无需建立初始反演模型,直接利用工区的少量测井标签数据,以地震振幅数据为输入,将波阻抗反演转化为时间序列建模任务,最终输出地下模型的阻抗信息.采用Marmousi2数据集对基于TCN的波阻抗反演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上该模型预测结果的皮尔逊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达到97.92%和95.95%,并对远离训练区域的波阻抗信息预测有着良好的泛化性,且在预测时间和预测精度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前人的相关研究工作.上述结果表明,TCN时间序列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地层波阻抗反演中具有一定优越性和应用前景,为地震波阻抗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7.
城市地貌数字制图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貌图属于应用基础图 ,其常规的编制方法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室内分析与编图、野外调查、检验与修改草图、清绘成图等几个步骤[1] 。城市地貌图的设计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同时 ,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地貌变化十分迅速 ,这就要求城市地貌图的编制时间必须缩短 ,且要不断更新 ,以反映不断变化的城市地貌。常规的制图手段很难在时间短、经费少的情况下完成城市地貌图的编制和更新工作。计算机辅助制图在图形的输入、编辑、存储、显示、查询、更新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 ,是传统制图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它具有科学精… 相似文献
978.
分析了上石炭统小独山阶—下二叠统紫松阶阿木山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玄武岩类型、岩石特征、构造环境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石炭纪—二叠纪盆地的基本性质。Zr/TiO2-Nb/Y、SiO2-TFeO/MgO和Zr-Y-Nb图解显示,玄武岩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为右倾曲线,(La/Yb)N值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Gd/Lu)N值相对较低,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δEu在0.87~1.11之间,无明显Eu异常;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K2O、Rb、Ba、Th等不相容元素富集,Hf、Nb、Y等亏损。Zr-Zr/Y和Ta/Hf-Th/Hf构造环境图解表明,该玄武岩产于陆内裂谷,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已进入了陆内演化阶段,为拉张作用下的陆内裂谷(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主要论述了不严格具有无后效性而与经典马尔科夫过程又有某些类似之处的“模糊马尔科夫过程”,从理论上研究和确定了上述随机过程各个时刻之分布概率及模糊置换分析和模糊熵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扩大马尔科夫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80.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一个主要核心内容。利用1990年、1999年和2005年和田河流域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同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5 a尺度上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总特征是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0.56%,流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富裕程度、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水文因素等,各驱动因素以合力形式作用于土地利用/覆被使其变化,其中,人口因素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