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滨海湿地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固碳能力,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碳沉积埋藏过程对理解滨海湿地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长江口湿地碳循环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对沉积物孔隙水溶解无机碳(DIC)来源及影响因素鲜有报道。本研究分析了位于长江口南侧的南汇东滩湿地5个不同植被覆盖站位沉积物的孔隙水阴阳离子(SO42−、Cl、Mg2+、Ca2+)、DIC浓度及δ13CDIC等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影响孔隙水DIC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南汇东滩湿地DIC主要来源于上覆水体和沉积物有机质的早期矿化,并受不同植被和在潮滩中的位置控制。位于低潮滩的光滩站位的沉积物孔隙水SO42−和DIC浓度在剖面上基本保持不变,δ13CDIC为−7.7‰~−6.1‰,有机质硫酸盐还原(OSR)作用产生的DIC约占孔隙水的20%,海水来源占80%。位于中潮滩的海三棱藨草和堤内芦苇站位沉积物孔隙水SO42−浓度在浅表层快速下降,δ13CDIC分别为−12.5‰~−7.5‰和−16.7‰~−11.5‰,存在较强的OSR作用。海三棱藨草站位的OSR作用和海水来源DIC分别约为43%和57%,堤内芦苇沉积有机质的OSR作用产生了约59%的DIC,上覆水体来源的DIC约41%。位于高潮滩的堤外芦苇和互花米草站位沉积物孔隙水的SO42−浓度在浅表层快速下降,δ13CDIC在剖面上大部分为正值,最大值分别为10.8‰和5.4‰,表明存在产甲烷作用,SO42−浓度在浅表层的快速下降可能同时与OSR和甲烷缺氧氧化(AOM)作用有关。了解湿地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滨海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准确评估滨海湿地碳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陈琳 《河南地质》2014,(8):59-59
妈妈告诉我说,我的姥爷是咱们国家第一代的地质找矿人,他就是这样背着自己的行囊,一手拿锤子,一手拿着罗盘,一路上敲敲打打,足迹遍布了整座桐柏山。  相似文献   
53.
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构造部位属欧亚板块,翻身村断裂带位于该地区中部,构造部位属寻甸-宣威断裂的北段,该断裂带北东方向延伸约57 km,宽0.5 km~2.6 km,2014年的鲁甸地震表明该断裂带仍然是一个构造活动带,为了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对翻身村断裂运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小构造解析的方法对翻身村断裂运动序列进行了解析,得出6个变形序列,即①NW-SE构造挤压→②NW-SE构造挤压→③NNW-SSE构造拉伸→④近SN构造挤压→⑤NE-SW构造拉伸→⑥NWW-SEE构造挤压。翻身村断裂同时控制了区内的铅锌成矿带展布,铅锌矿体(脉)沿该断裂的北北东或北东向低级别、低序次层间裂隙充填,并于复合部位出现了相对较好的矿化。  相似文献   
54.
针对目前汉语分词系统中BP算法收敛速度慢等难题,提出利用Levenbery-Marquart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分词模型。较详细地介绍了所建立的试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分析。优化后的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神经网络模型中易陷于局部极小、算法收敛速度慢等缺点。进一步提高该模型在分词领域中的实用性和分词效率,对于中文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日益频发,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也越发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凸显.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气象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当下气象科普短视频备受大众欢迎,已经成为气象科普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天气快手号上发布的一些短视频为例,结合个人从事气象编...  相似文献   
56.
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被认为是认识俯冲作用的直接窗口,其发育的角砾状蛇纹岩富含的流体流动性元素(FMEs)记录了引起蛇纹石化作用的流体和俯冲带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元素循环等信息。本文整理了马里亚纳弧前物源深度逐渐增加的5座蛇纹岩泥火山(Yinazao、Fantangisña、Asùt Tesoru、South Chamorro和Conical)发育角砾蛇纹岩的FMEs数据,通过不同泥火山、同一泥火山不同深度样品及同一块状样微区子样品间的FMEs特征对比,分析了蛇纹岩泥火山引起的蛇纹石化作用的流体性质、来源和形成机制。5座蛇纹岩泥火山角砾蛇纹岩的FMEs均较亏损地幔(DM)显示富集特征:B、Cs、As强烈富集(常>100×DM),Li、Rb、Sb中等富集(>10×DM),Ba、Sr、Pb弱富集(<10×DM)。浅源泥火山角砾蛇纹岩中B、Sr、Ba、Pb含量最高,且由浅源至深源泥火山其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Li、Rb、Cs、As、Sb含量显示相反特征,浅源泥火山的角砾蛇纹岩中含量最低,且从浅源到深源泥火山其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泥火山角砾蛇纹岩FMEs具有系统性变化特征,反映了俯冲板片衍生流体是其发生蛇纹石化作用的主要流体。离海沟较近的泥火山下部俯冲板片成岩作用以蛋白石脱水为主,形成的板片衍生流体极富B,略富Li、Ba、Sr、Pb;离海沟较远的泥火山下部俯冲板片成岩或进变质作用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分解和少量蚀变洋壳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板片衍生流体富Ba、Sr、Li、Rb、Cs;居于上述2类泥火山之间的泥火山,下部俯冲板片主要成岩作用为黏土矿物脱水及转化,板片衍生流体以富集B、Li、Rb、Cs、Ba为特征。海底以下深度<50 m的样品FMEs含量最高,指示海水风化对FMEs含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B、Sr。同一块角砾蛇纹岩不同微区结构的FMEs含量不同,纯蛇纹石区域其含量最高,指示蛇纹石化产物对FMEs有一定影响;绢石结构中Li、Rb、Cs含量高于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说明原始矿物类型也对部分FMEs富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7.
陈琳 《地理教学》2013,(22):53-55
正目前较多的学业评价试题,例如高考题、学业水平测试题、阶段调研模考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以《地理学报》、《地球科学进展》等专业地理期刊中论文资料作为信息来源的试题,且此类试题普遍受到较好的认可与评价。利用专业期刊论文中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素材科学权威,避免主观臆造信息。目前很多有争议的试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人为的单纯根据理论来进行"创造"信息,对客观知识进行提取,但又不能对提取的图像、信息、数据等进行深入探究,忽视了其中  相似文献   
58.
大地电磁(Magnetotelluric, MT)正演是其资料解释的基础,也是认识地球介质响应特征的重要手段.磁化率和电阻率是影响MT响应的两个主要物性参数,真实固体地球介质电阻率各向异性现象普遍存在且铁磁性等物质的磁化率显著.而当前成熟的MT资料解释技术仍局限于各向同性介质、电阻率单一参数.本文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推导了磁化率、电阻率主轴各向异性均匀半空间和层状介质的视电阻率及相位的解析表达式.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类型模型的计算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对典型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某些情况下磁化率的影响不可忽略,对于低阻地层,当其电阻率与相对磁导率的乘积大于围岩的电阻率时,其视电阻率将表现为高阻.本文开发的正演算法,有助于认识磁化率、电阻率主轴各向异性时的MT响应特征,也可为后期二维、三维正演提供参考对比.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讨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卵黄蛋白原组织分布及17β-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诸氏鲻虾虎鱼Vg的影响,作者采用RT-PCR、RACE方法克隆并分析了诸氏鲻虾虎鱼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Vg在诸氏鲻虾虎鱼体内的组织表达分布及E2诱导后不同时间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Vg cDNA序列全长5 067 bp,开放阅读框(ORF)含4 992 bp,编码1 663个氨基酸,含有信号肽、多丝氨酸区域,推测其编码氨基酸分子量为186.2 ku,等电点为9.3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g在诸氏鲻虾虎鱼肝脏中表达量最高。E2诱导后,诸氏鲻虾虎鱼肝脏中Vg m RNA的表达量第1天达到小高峰,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第11天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诸氏鲻虾虎鱼Vg基因全长cDNA序列,诸氏鲻虾虎鱼肝脏是Vg主要合成场所,E2诱导雄性诸氏鲻虾虎鱼Vg的表达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近海环境雌激素类物质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以藏南冈底斯带中段渐新世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渐新世花岗质岩石岩性主要为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表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6.4±0.4 Ma,属晚渐新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里特曼指数σ为1.58~3.20,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0~1.04,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相对富集Rb、K和亏损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_N/Yb_N值为5.37~14.26),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指示花岗岩成因类型为I型。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0.08~6.31,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445~687 Ma,主要来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存在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冈底斯带在渐新世时期处于印度与亚洲板块的碰撞造山环境,挤压作用及幔源物质侵位导致地壳加厚,使青藏高原在该时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