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量化表征城市紧凑性是当前地理学界和规划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紧凑性指标反映的实际意义与适用范围,成为构建测度体系的关键.当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数量相当可观的量化指标,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紧凑性定量研究进展,根据表征紧凑内涵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形状、规模、密度、结构、功能和过程6 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指标的适用范围,并以结构类指标为例,采用南京和苏州的实际建设用地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稳定特性识别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达到评判和筛选指标的目的.结果显示:指标能有效指示建设用地的实际空间结构特征;4 个指标受尺度变化的影响不强烈,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中Gini 系数和Moran’s I 在应用中,前提条件局限小,适用广泛;而连续度和向心度较直观,但在进行城市比较研究时限制条件较多.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紧凑性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2.
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陈爽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0,42(10):100-109
东北大西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捕捞海域,气候变化对该海域捕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供的1982?2016年东北大西洋渔获产量数据,对该海域渔获物组成、多样性、平均营养级及主成分变化特征进行时间序列上的分析,并结合东北大西洋海域气候、环境因子,应用广义可加模型探究渔获物组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渔获物多样性的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2?2010年间处于较低水平;平均营养级在2002年之前呈平缓下降的趋势,2002年之后开始波动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两个指标与海域环境因子的变化较为相关。对渔获物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份变化的方差解释率达到35.3%,且与海域气候、环境因素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一主成分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气候影响下渔获物组成变化的情况。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渔获物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按解释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海表温度、海平面高度、盐度、海冰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该研究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结构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Hadley Center逐月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逐月风场、海平面气压场等资料探讨了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SIOD)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发生在南半球副热带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异常西南—东北反相的南印度洋偶极子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锁相特征:10—12月发生发展,次年1—3月发展成熟达到盛期,4—6月减弱消亡;SIOD的形成主要受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马斯克林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低(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引起的副热带印度洋海表面风场的异常,影响了海温的变化,进而形成SIOD。2)南半球副热带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密切联系,前冬ENSO事件与SIOD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多数正SIOD发生在La Ni?a事件之后,大多数负SIOD发生在El Ni?o事件之后;也存在部分SIOD事件的发生既不伴随La Ni?a现象,也不伴随El Ni?o现象。3)ENSO事件产生的异常垂直运动和赤道异常纬向风对南半球副热带印度洋地区的海平面气压以及海表面风场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有重要作用,可以分别影响SIOD东西极子的演变,进而对SIOD产生影响。4)SIOD事件也可单独发生,一般负事件比正事件早一个月发生,同时由于没有ENSO事件的作用,海温异常反相的现象不能持续,单独发生的SIOD事件生命期较短。  相似文献   
15.
坦桑尼亚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坦桑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辐射点,中国已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基于坦桑尼亚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及分地区统计数据,运用人口密度分析法、人口分布集中指数、人口重心模型和人口偏移增长模型,分析了坦桑尼亚自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变革以来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坦桑尼亚人口分布以中央铁路线为界,呈现“南疏北密”特征;②1988-2002-2012年间,人口分布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重心始终处于中部偏北地区,且有继续北移的趋势;③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是人口再分布的主要过程,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达累斯萨拉姆省始终处于正向增长的绝对优势地位,以致周边地区出现明显的人口偏移负增长;④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对人口集聚的作用明显。上述结论对中坦在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市局管理员的存取权限,介绍了Dom ino邮件服务器的安装、设置及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演化趋势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姚士谋  陈爽 《地理学报》1998,53(B12):1-10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我国沿海经挤发达地区之一的长江三角洲,近20年来,经挤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区域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联系加强,区域集聚、轴线发展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城镇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成为该经济发进地区城市空间演化的最大特征和基本发展趋势。本文结合该区若干城市发展的典型实例分析.着重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与功能变化及其城市空间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水肿的相关内容,探讨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清代医家诊疗水肿的相关著作,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280首处方,包含44本医家著作,涉及中药260味,其中频次≥21次的药物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为肺、脾、肾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高频药对为泽泻-猪苓、白术-附子;聚类分析得到7个核心处方。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水肿注重攻补兼施,遣方用药以利水渗湿为主,同时兼健脾理气、温补脾肾、宣肺解表。  相似文献   
19.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载波相位历元间差分(time-differenced carrier phase,TDCP)测速方法因其高精度、无收敛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态导航定位中,但受限于观测环境引起的多维粗差与数据异常,TDCP的实际测速精度和稳定性通常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了一种附加钟速约束的TDCP测速改进方法,利用GNSS接收机钟速低频变化的特性,通过多项式拟合进行接收机钟速参数的短期预测,当钟速估计值偏离预测时,将拟合值作为约束条件回代到观测模型中重新进行速度估计,从而克服粗差的影响,提升TDCP测速的精度与稳定性。通过Ublox-F9P接收机和Huawei Mate40手机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的车载实测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附加钟速约束后,Ublox-F9P和Huawei Mate40的E、N、U方向测速精度RMS分别为0.11 m/s、0.10 m/s、0.14 m/s和0.20 m/s、0.19 m/s、0.18m/s,水平测速精度分别提升了84%和45%,高程测速精度分别提升了33%和10%。  相似文献   
20.
徐丽婷  姚士谋  陈爽  徐羽 《地理科学》2019,39(8):1228-1237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城市间生态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扩大趋势;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城市生态化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成正比,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生态化水平要显著优于其他城市;城市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3个层面指标上的评价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各城市优劣势有所差异,并且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生态化水平差异大于生态环境层面的差异;对大多数城市而言,经济层面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是主要障碍因子。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应立足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