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可预报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利用近百余年达尔文站(Darwin,12°S,131°E)月平均气压距平值(DP)的时间序列以及近五十余年达尔文与塔希提(Tahiti,17°S,150°W)两站月平均气压距平差值(DTP)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埃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演变过程的浑沌特性,结果发现,ENSO是一个具有有限个自由度的复杂的浑沌系统(相应于DP和DTP的关联维数分别为6.8和6.6);它的以最大Lyapunov指数(λ_1)和二阶Rrnyi熵(k_2)表征的可预报时间尺度(误差增长一倍所需时间)对于DP分别为32个月和11个月,对于DTP分别为31个月和15个月。此外本文还研究了被光滑的DP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适当的滤波可以降低系统的关联维数,并改善系统的可预报性。例如,在一个九点加权滑动平均滤波器的作用下,以λ_1表征的DP的可预报时间尺度延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32.
33.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4,18(Z1):792-800
本文利用1973—1982年南极海冰北界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平均北界(海冰范围)的变化及其与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间的联系。1976年前,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北(海冰范围扩大),而1977年-1980年,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南(海冰范围缩小)。与此相对应,这两个时期的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北、海冰范围扩大时期,南极高压和绕极低压带偏弱,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槽脊位置偏西,南印度洋和南大晒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南太平洋副热带西凤减弱、中纬度西风加强,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尼西亚低压带发展,南方涛动处于正位相阶段;在南极海冰平均北界偏南、海冰范围缩小时期,则相反。分析表明,南方涛动与南极海冰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并以南极海冰超前南方涛动约2个月时的关系最好,其次是南极海冰落后南方涛动4个月。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用海温和陆面气温的联合EOF分析讨论了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海温与我国汛期降水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本文简要地介绍我们在对旱涝规律与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综合旱涝预报方法及其改进,方法是由一个IAP二层大气环流数值模式加滤波方案、物理相关分析、环流型、时间序列与回归分析等的综合。经过多年的预报实践,证明它是提高旱涝季度与超季度预报准确率的一种可行方法。利用改进的综合旱涝季度预报方法对1991~1995年夏季汛期全国旱涝分布进行了预报试验,这5年预报试验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并且对于像1991年和1994年夏季大范围的严重旱涝基本上没有漏报,表明此方法对于中国汛期旱涝分布有较高的预报能力,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华北各区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57  
陈烈庭 《高原气象》1999,18(4):477-485
利用1951 ̄1997年华北地区26个测站的6 ̄8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上夏季降水标准差的窨分布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站降水标准差和旱涝的一致性,对华北夏季降水异常进行分区,研究了各区降水长期变化的趋势及其阶段性和跃变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华北地区目前这个少雨期何时结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ENSO循环与亚、澳季风和南、北方涛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烈庭  吴仁广 《气象学报》2000,58(2):168-178
文中从研究 ENSO循环的成因出发 ,分析了厄尔尼诺 ( El Nino)和拉尼娜 ( La Nina)的产生与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西风异常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形成和变化与亚洲和澳大利亚冬季风的关系 ;最后 ,分析了亚、澳冬季风的活动 ,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形成和东传 ,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出现等现象与南方涛动和北方涛动传播波的联系。  相似文献   
3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thern Oscillation (SO) and summer rainfalls in China is further studied by using empirical analyses. Two possible channels for the effects of SO on such rainfalls are proposed. One is mainly brought about by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over the South Pacific through the air-sea interactions ; the other is related to the Australia-Indonesia low pressure trough through the Southern-Northern Hemispher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39.
陈烈庭 《大气科学》2001,25(2):184-192
1997/1998年冬季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积雪异常偏多,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雪灾。作者在回顾关于青藏高原雪盖与中国季风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年夏季各月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和主要雨带移动的特点,并与青藏高原多雪年夏季我国主要雨带活动的统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降水的一些重要特征:如6月强降雨出现在湖南、江西、浙江一线,7月二度梅发生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北部一带,8月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和黄淮地区降水频繁,以及夏季我国主要雨带北移明显推迟,都与多雪年的情况非常相似。突出地反映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发生,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出现的积雪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雪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也明显偏迟,致使中国主要雨带持续偏南,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另外,分析表明,它还与1997年强厄尔尼诺的共同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利用1949—1972年逐月的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和南海地区海温场的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的一些特征,并讨论了它与季风环流的联系,主要结果有:南印度洋海温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常年变化不大,突出的显示了太阳辐射和海流的作用;而北印度洋(包括南海),由于季风的强烈影响,纬向分布受到破坏,为明显的经向分布。而且,由于冬、夏季风来源的不同,海温分布也截然不同,海温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大多在海流区内,尤其是北印度洋的一些地区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