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氧离子83.4 nm辐射是由氧离子辐射跃迁产生的,是电离层极紫外日辉辐射中辐射强度较高的信号之一.从空间对其进行成像为高层大气状态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为了准确的描述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本文在MSISE-00大气模型下,用AURIC计算氧离子83.4 nm辐射的初始体辐射率、电离层氮气分子、氧气分子以及氧原子的密度分布,接着,用Chapman函数生成氧离子密度分布,计算共振散射作用下的体辐射率.然后,给出在不同的初始辐射率情况下,沿天底方向观测的辐射强度对比.最后,与Anderson的计算结果作了两组对比,指出由电子碰撞产生的初始体辐射率占比提高16%,总的辐射强度会提高30%.本文的工作为低热层大气氧离子密度和光电子通量的探测提供支持,这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2.
孔径分布对软黏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单向固结仪对取自不同地区的三种软黏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分别开展了固结渗透试验,得到不同土样的固结曲线和压缩曲线,推算土样在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力时,土体的结构性使原状样的渗透系数明显大于相应重塑样的渗透系数,且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但同一孔隙比下原状样的渗透系数大于相应的重塑样的渗透系数,比较浦东软黏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在相近孔隙比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后确认:这是由于它们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引起的,且通过比较相同孔隙比下原状样和重塑样的大孔隙体积含量可合理地解释上述试验结果。最后,用简单表述土体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土体的组构)的参考孔隙比e*10对多种软黏土的渗透指数Ck进行整理后,发现多种软黏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均为一条相关度极高的ck-e*10直线,说明用参考孔隙比e*10可很好地反映土体的组构对软黏土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图匹配是车辆导航定位系统中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其精度受定位数据、地图数据质量及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影响.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只需将GPS定位数据和GIS 数据相结合,即可用算法的形式解决地图匹配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精度高、效率好、实用性强的地图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运算.首先将需要计算的多边形区域的边进行自动拓扑构建,利用多边形区域的边将平面划分为n个小多边形区域;然后生成这些多边形区域的内点,通过判断小多边形区域的内点是否在原始多边形区域内来确定小多边形区域是否选取;最后合并选取的小多边形即为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鲁棒性强,在GIS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75.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precipitable water)的方法中,GPS PW的准确度依赖于天顶静力延迟(ZHD,zenith hydrostatic delay)的计算模型和转换系数П。分析Saastamoinen模型、Hopfield模型、Black模型计算的ZHD误差发现,其计算的ZHD与探空ZHD相比具有模型偏差,这些模型偏差换算成对GPS PW的影响约为4~10 mm。通过回归建模,对Saastamoinen模型、Hopfield模型和Black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修正后,可明显减小这些模型偏差,且不影响这些模型的精度。转换系数П是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的函数,Tm与地面温度(Ts)高度相关,根据这一特性,利用9个探空站数据通过回归建模得到的Tm本地化模型可很好地拟合Tm,其模型均方差为2.8 K,对应的相对误差为1.0%。对地基GPS反演PW的方法进行改进后,求得的GPS PW的系统偏差明显减小,其中,采用改进的Hopfield模型和Tm本地化模型求得的GPS PW,与探空廓线计算的PW相比,其偏差为-1.6 mm,而与微波辐射计廓线计算的PW相比,其偏差为-1.2 mm。  相似文献   
76.
给出了顾及GPS双差残差反演斜路径水汽SWV的解算流程;然后详细给出了双差残差到非差残差的转化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利用并址的GPS和WVR实测数据对反演SWV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改进的反演算法能以优于4 mm精度近实时估算SWV值,与目前国际研究精度在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77.
大气湍流扰动严重影响了空间目标的观测、成像和识别。在目标图像的重建过程中,对成像系统和大气条件先验知识的缺乏使PSF(Point Spread Function)的估计成为解决病态问题的重要内容。在NSWT(NonSubsampled Wavelet Transform)和Fried参数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高斯点扩散函数方差的关系,结合Fried参数提出一种新的估计方法,即基于非抽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PSF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估计算法是确实可行的,重建的PSF能够有效地改善因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图像解卷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线状要素是地图中量最大、形式最多样的要素,它们的化简在自动制图综合中非常重要。目前对线状要素化简的算法研究较多,但其化简质量却少有研究。针对化简算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易于操作的评估化简算法质量的6个方面:面积差、弯曲度、最大拐角比率、化简变化趋势、化简结果一致性和自相交性。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Douglas-Peucker等算法的化简效果,最后对化简中的自相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琼州海峡地区第四纪地层结构及其沉积演化过程,对琼州海峡1 140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和5个钻孔岩心资料进行解译,结合粒度分析、14C测年、光释光测年以及微体古生物分析等测试数据,描述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环境,并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分析沉积环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道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8个地震反射界面,划分为6套地震层序。琼州海峡第四纪沉积整体表现为“西厚东薄”,主要分布在海峡东、西口海域及海峡南北两侧边坡,海峡中部深水区几乎被强劲海流冲蚀殆尽。琼州海峡受海平面频繁升降、新构造运动及强劲水动力影响,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复杂:早、中更新世时期出现多次海陆交互沉积;晚更新世时期海峡西部海陆交互沉积明显,东部则以浅海沉积为主;全新世时期海侵过程中也出现数次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80.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且危害严重.为了更加清晰地对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地质灾害相关数据,结合Python第三方库PyEcharts图表类库中的交互式地理图Map模块对2008-2018年期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可视化统计,并以交互式可视化大屏呈现统计结果.使用PyEcharts交互式地理图可视化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让统计结果更加直观形象,同时可以更加便捷准确地分析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规律.地质灾害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地质灾害预防政策和救灾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进而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