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995年7月20~22日,“国际环境与生物气象学术讨论会”(ISEB’95)在北京召开。此次盛会是受国际生物气象学会(ISB)委托,由我国国家科委等单位支持、我国农业部和卫生部具体承担组织的。与会专家学者130人,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大会由ISB秘书长N.N.Barthakur博士主持,该会副主席Peter R.Hoeppe博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教授、中国气象局原总工程师程纯枢先生及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农业部、卫生部、气象局的有关领导到会讲话并祝贺。  相似文献   
32.
武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武汉市区气象站及其周边4个县气象站1960-2005年的气温资料,计算了46 a及分时段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46 a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上升趋势为主,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 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强趋势,以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10 a、0.425℃/10 a和0.034℃/10 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和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 46 a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最近23 a快速增温所致,进入本世纪增温进一步加剧。 摘要 计算了武汉市气象站、周边4县气象站平均的1960~2005年间以及前后两半时段四季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6年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增趋势为主,平均气温倾向率为正,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2)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0.425、0.034 ℃/10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3)46年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后23年快速增温所致,前23年气温变化不明显。武汉市气象站气温资料严重地保留着城市化影响,建议尽快迁站。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性变化  相似文献   
33.
本文揭示了神农架林区森林火灾的巨大地理差异性,划分出5级火险区,并结合地形、气候、植被、人口、交通等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34.
对2003年3—6月我国SARS(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发病人数最多的北京、香港逐日病例和有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气压的走向和SARS发病率有很好的关系;相对湿度高、云量多和日照少是两地高发期的共同特点;冷空气活动对SARS疫情的流行有诱发推动的作用。通过高发期逐日发病人数和气象要素随基准值变化的对应关系设计了综合指数,分别计算了两地气温因子的高危指标,结果显示,两地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指标相差了3℃和7℃,两地日最高气温指标均为24~27℃。  相似文献   
35.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淮、江南大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高温热浪频次最高,高温日数最多;浙江北部高温强度尤为突出。近50年来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80年代后期以来,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增多(强)趋势。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中北部、华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及四川盆地南部呈显著增多(强)趋势;而黄淮西部、江汉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热浪的范围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6.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7.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全省76个气象台站中,共有13站过程雨量≥150.0 mm,35站次暴雨,10站次大暴雨,襄樊22日降水量达293.9 mm,为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其中4县市为严重洪涝,7县市为较重洪涝,12县市为一般洪涝,9县市出现了渍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汛限水位;最后给出了灾害损失、城市渍涝、山洪、地质灾害和雷击事件的统计数据及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以湖北省广大丘陵山区52个(林业)县、市1987-1989年共3年平均的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为基础,绘制并分析了6类森林火灾图,结合地理、植被、气候及交通、人为生产活动等于以详细解释.对全省火险等级的划分、林火发生测报、重点布防、了解我省火灾规律等等均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采用宜昌市主城区国家基本站长序列的逐分钟降雨过程资料,利用PilgrimCordery法(简称"PC法")比较通过自然降雨过程和最大历时过程两种降雨场次样本选样方法推求的设计暴雨雨型,并分析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基于自然降雨过程和最大历时过程选样,利用PC法推求的宜昌市主城区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基本都为单峰型,且雨峰均出现在整场降雨过程的前1/3时段。两种选样方法推求的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的雨量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自然降雨过程选样推求的雨型雨峰峰值占总雨量的比例相较于最大历时过程的数值偏大,更为突出。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根据最大历时过程的选样规则进行推求,结合一定重现期下各个历时的降雨量值,进而得到各历时时程分配的具体雨强;计算得到宜昌市主城区重现期2a历时60、120、180 min的雨峰时段雨强分别为1.16、0.86、0.72 mm/min。  相似文献   
40.
文章对湖北省9站1959~1996年逐年冬季各月气温和降雨量(预报量场X2)与同期北半球(45°~160°E,10°~65°N)内12个均匀小区上空的500hPa高度场(预报因子场X1)进行扫描式CCA试验,寻找最佳X1。用典型相关系数≥0.3的相关变量有关参数反演出线性预报方程ΔX2=B0X1+d0。经分期检验表明:扫描选优CCA试验反演的预报方程拟合程度高,且有一定预报水平,其中气温的预报水平高于降雨量的,距平符号正确率比距平相关系数稳定,试报效果比拟合结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