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海口羊山湿地区的多用途管理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山湿地区是由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区。该区所涵养的地下水在低洼处以涌泉形式流出,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该区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体现出与火山熔岩地貌区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是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典范。羊山湿地是海口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被誉为"海口之肾"。在羊山湿地区,根据湿地呈多片分布及其与当地文化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构建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设想,深入分析资源现状,进行总体布局和专项规划,以期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陈松  陈剑  刘宏  马俊学 《冰川冻土》2016,38(2):509-516
金沙江上游新构造运动活跃,崩塌、滑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是古、今堰塞湖多发的地区.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大型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为例,对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雪隆囊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从溃坝堆积体的上段→中段→下段,粒度频率曲线分别为单峰、多峰、双峰,粒径有明显的细化趋势(粗→细);2)溃坝堆积物的分选系数从上段→中段→下段依次减小,表明分选性逐渐变好;3)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累积曲线上游段为两段式,中、下游段为三段式,水动力条件从上段→中段→下段依次减弱.以上这些特点综合反映了该研究区内水动力条件由溃坝堆积体上游到下游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3.
驻马店市暴雨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驻马店市暴雨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短期、短时、临近3种预报(预警)时效,低涡、切变、低槽、台风4类影响系统共12套预报(预警)模型.经2005-2008年应用,暴雨短时预报准确率达87.1%.  相似文献   
74.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季节性积雪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12月在克兰河中游地区开展了积雪观测,利用直尺和量雪筒测量雪深和雪密度,调查了积雪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温度,获取了雪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利用雪特性分析仪和显微镜测量了积雪剖面的雪层密度、液态水含量、介电常数和雪粒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积雪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积雪特性的垂直分异发现:研究区雪深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北部的雪深总体上大于南部,即使在同一地区,雪深也因风力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匀;研究区总体上属于"干寒型"积雪,密度较小,且密实化迅速;各雪层属于干雪或者湿度极低的潮雪,绝大多数雪层的液态水含量在0.3%以下;积雪温度总体上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表层温度日变化较大;阴天积雪温度高于晴天,各雪层温度日变化小于晴天,且午后积雪会出现负温度梯度,冷中心出现在积雪次表层;雪粒径较小,雪粒长短轴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中间层,且符合新雪的粒径特点。  相似文献   
75.
利用NetpathXL 2.14对皖北矿区典型煤矿(朔里矿、张庄矿、杨庄矿和刘二矿)太灰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模拟。并结合与区域构造有关的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深层地下水径流规律、控制因素、地下水子系统划分及煤矿开采过程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模拟结果表明:皖北矿区太灰水径流受不同的地下水子系统控制.其中朔里矿-张庄矿-杨庄矿与刘二矿处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朔里矿-张庄矿-杨庄矿太灰水径流主要与区内北高南低的地形有关自北东向南西流动的;朔里矿-张庄矿段太灰水的补给和排泄可能受到了矿井人工排泄的影响,但太灰水主体径流方向并未明显改变;对张庄矿-杨庄矿段而言,需要着重考虑区内太灰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以防止相关突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皖北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主要有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方法对塌陷进行治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瓦斯、水的防治与利用等防治措施,并对矿区环境防治的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7.
不透水面作为表征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选取多时相Landsat影像,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旋转森林算法得到9年土地利用覆盖图,并综合不透水率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究大流域尺度在近30年间不透水面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旨在揭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秦淮河流域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不透水面积增长近4倍,景观优势度大幅提升;城市化格局演变在2001-2003年前后具有明显差异,前期城市扩张以南京城区与江宁区为主,后期南京城区不透水面扩张大大减缓,而溧水区与句容市扩张速度大幅提升;城市化建设后期,流域内不透水面斑块形状复杂度降低、散布与并列情况减少、斑块的连通性、聚集度逐步增加,其中连通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京城区和江宁区。  相似文献   
78.
79.
在国外已将电子束技术应用于绘图和录象,并把这种设备称为“Cartographic EBR”,业已形成系统,由研究试制阶段转到生产使用阶段了。在测绘方面用于生产分色缩微地图及符号注记版;在遥感方面用来记录卫星象片;  相似文献   
80.
九龙江口本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8,17(2):180-184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行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一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开矿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