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宁夏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智  林莉  冯瑞萍  杨侃 《气象科技》2008,36(5):567-569
利用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06年冰雹天气实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日数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宁夏20世纪6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冰雹集中出现在4~9月;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南部山区是宁夏冰雹的多发区.90年代以后冰雹日数、同日出现冰雹的地域范围、冰雹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大气环流的变化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西太平洋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呈现不同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及数据资料分析,建立气候变化响应概念模型来探讨Chl-a、海水表面温度(SST)及营养盐如何响应长期气候变化。分析了西太平洋不同区域Chl-a与气候变化相关因子SST及海水营养盐(硝酸盐)的相关性,对模型参数进行选择及验证,来探讨该海区Chl-a是如何响应长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K2站位Chl-a浓度与SST、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该海区存在上升流有关;而S1、XT站位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能与海水水温升高导致层化加剧、营养输入减少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植物的气候变化响应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系统包含西北地区冰雹致灾因子数据库、西北地区冰雹天气监测系统、冰雹天气预警系统和防雹指挥系统等。该系统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遥感、闪电监测等新资料,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了功能强大、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开放式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平台。系统具备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5.
林莉  董磊  李青云  黄茁  郦超  黎睿  杨文俊 《湖泊科学》2018,30(3):660-667
通过对2016年三峡库区干支流18个采样点水体和底泥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和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三峡库区2016年水体和底泥中ΣPAHs分别为3.9~107.6 ng/L(均值为39.9 ng/L)和267.9~1018.1 ng/g(均值为490.9 ng/g),ΣPAEs分别为122.4~2884.7 ng/L(均值为848.1 ng/L)和192.9~3473.4 ng/g(均值为1253.35 ng/g).水库水体和底泥中PAHs和PAEs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干支流水体ΣPAHs平均浓度均为放水期(6月)高于蓄水期(12月),干流底泥ΣPAHs平均含量在蓄水期高于放水期.干流水体中ΣPAEs平均浓度在蓄水期显著高于放水期,底泥中ΣPAEs平均含量为放水期高于蓄水期.库区水体中的PAHs以2~3环和4环为主,底泥中以4环和5~6环为主.水体和底泥中PAEs均以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为主.库区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焦化或煤焦油挥发、石油源及燃料的中低温燃烧;底泥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石油.水体和底泥中的PAEs主要来源于塑料和重化工工业以及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46.
拟建的高层商住楼设置1~2层的地下室.工程布局存在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将地下室开挖出的大量土方,堆筑到丁宜山上,在山顶上建设相对独立和封闭的高级别墅区;另一种方案是结合原始地形建设阶梯状的森林别墅.在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建筑布局、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经费预算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案不适宜,结合原始地形建设阶梯状的森林别墅的第二种方案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47.
从能量角度分析台风和暴雨区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讨论台风强度长时间维持和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加强的成因以及动能的补充途径。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和暴雨区上空潜热能比显热能小一个量级,但潜热能平流明显大于显热能平流,潜热能对台风中心和暴雨区总能量增量的贡献大于显热能。(2)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时,暴雨区低层是一个深厚的潜热能大值区,凝结潜热释放有利于暴雨发生,低层是显热能和气温低值区,冷区的存在增加了暴雨区上空斜压不稳定,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3)区域外能量的补充是"海棠"登陆后强度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西南风急流是显热能和潜热能补充台风的主要途径,潜热能增量远大于显热能增量。(4)"海棠"登陆后强度长时间维持导致西南急流加强,暴雨区低层显热能平流和潜热能平流也得到加强。暴雨区西边界纬向动能平流的加强、中高层动能的下传和斜压不稳定能量的转化使低层动能得到加强。低层动能加强、能量的积累和冷区的建立为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提供能量、动力条件和不稳定条件。(5)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具有前兆性,暴雨区低层出现正能量平流时间提前强降水发生时间约12 h。  相似文献   
4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18~19日发生在川渝地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强对流天气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高层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向南发展,配合低层条件不稳定,为形成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强迫机制。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与后续的6h强降水中心对应得较好。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宁夏地面、辐射、探空、农业气象等气象记录月报表的信息化发展和降水自记纸的数字化处理过程,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宁夏气候资料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总结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宁夏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气候资料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利用1952~2001年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的高度场资料,采用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且春季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对同年夏季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有一定指示作用。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均存在8a左右显著时间尺度。两者在1.5~8a的周期上存在密切联系,在3a左右的周期上,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变化超前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说明印度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