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典型黄土沉积,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表土、黄土、古土壤以及砂样,进行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高原东部黄土常量元素氧化物主要为SiO2、Al2O3、Fe2O3和CaO,黄土中SiO2和CaO含量差别较大;Rb、Sr、Ba、Zr、V含量占了微量元素含量的大部分,表土、黄土、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一。与高原东部的风沙沉积、黄土高原黄土、河西走廊黄土的对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组分的常量元素之间的比值(SiO2/Al2O3、TiO2/Al2O3)、常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值(Zr/Al、Zr/Ti)、常量元素三角图(Ca-Mg-K、Ca-Mg-Na)等与其他地区黄土有明显差异,而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高原表土沉积物及河流砂、风成砂样品比较接近。这些异同点指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的物源不同;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内部,高原内部的河流沉积物、冰碛物等粉尘物质可能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02.
2008年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评估灾区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2005年、2008年及2014年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式,对安县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表覆盖进行监测,并结合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分析,对该区域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了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地震使得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从97.7%下降到66.8%;震后经过6年的恢复,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5.6%,基本达到震前水平;从生境质量指数看,监测时段内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巨变。地震使生境质量指数下降30.58%;灾后的重建恢复使生境质量指数恢复到震前的90.38%。  相似文献   
103.
包头市气象装备保障队伍建设和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气象装备保障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根据包头市装备技术保障特点和人员现状,对保障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4.
陈慧  刘建辉  丁正江  孙敬博  金巍 《地质学报》2022,96(4):1163-1181
古太平洋/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相互作用不仅引发了中国东部强烈的构造变形及岩浆活动,而且使古老而稳定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岩石圈在中生代发生减薄、去克拉通化和破坏,并诱发克拉通地壳的持续拉张与减薄.为了更好地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后地壳持续拉张减薄过程及机制,本文利用锆石/磷灰石(U-Th)/He及裂变径迹等多种低温热年...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全区宽带网络投入业务运行,各盟市局及各旗县局都相应配备了博达路由器,因为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进行备份,在实际工作中就尤为重要。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路由器参数遭到破坏或路由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时,能及时恢复路由器的配置,便于网络系统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6.
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慧  耿建武  王永红 《气象科学》2003,23(4):491-495
本文采用冬季负积温和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冷暖冬年型分级指标;选用环流、海温等资料,建立了回归预报方程,并借鉴滤波的基本思想,研制了冬季负积温的海温因子和环流因子的分阶段滚动预报模式,该模式通过系数修正函数的运算,使得原为常量的预报因子系数变为变量,从而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并在冷暖冬决策预报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将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研制了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系统,近2a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7.
云南地震台网同一台址数字与模拟观测震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云南台网中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测定的地动位移和震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者的差异,认为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仪器测得的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汶川地震断层带北川擂鼓镇赵家沟剖面的露头及显微结构均发现多期次脉体纵横交错,角砾岩被胶结。通过对断层岩相关的碳酸盐矿物同位素分析得知,断层岩角砾和脉体中大量的白云石来源应是断层带内富Mg离子的流体,且碳氧同位素显著分异,角砾的δ~(18)O值和δ~(13)C值与灰岩围岩更接近,脉体和基质显示重同位素亏损。通过"同震热分解"和"水-岩相互作用"2种可能模型的研究分析,同震热分解模型δ~(13)C值明显高于实际,而水-岩相互作用则可形成这种分异结果。故震后深部流体上涌所导致的表层大气水再循环可能是导致震后断层快速愈合的重要原因,同震破裂和间震期愈合则形成完整的断层系统。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大桥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模拟地震记录初动符号资料,分年度和不相等时间段测定大桥水库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寻找4.6级水库地震的主压应力变化。利用1996~2005年大桥库区689次地震的1605个初动符号,求出P轴和T轴的参数,结果显示:从蓄水到主震发生,P轴方位角,随时间越来越逼近主震P轴方位角;逼近主震时解的精度高,矛盾比变小;T轴方位角主震前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10.
从前寒武纪至今,各年代地层中普遍存在风暴沉积物,它们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古风暴沉积物研究被认为能在预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演变趋势方面提供关键的长时间尺度信息,而准确识别风暴沉积物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先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相对容易识别的砂质风暴沉积物、碳酸盐(钙质)风暴沉积物、风暴砾石与巨砾以及风暴贝壳层,而对较难识别的泥质风暴沉积物缺乏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判识方法和指标、沉积过程以及古风暴历史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这对于完善对风暴沉积记录类型的认识以及进行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历史重建十分重要。为此,着重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判识方法体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综合运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敏感指标是准确识别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关键,但仍需深入探究泥质风暴沉积物地球化学判识指标与风暴沉积动力过程的响应机理,建议优先关注不同沉积环境泥质风暴沉积物的系统性对比研究、野外原位观测及室内沉积模拟,并强化跨学科交叉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