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本刊1992年第4期开设的“牵线搭桥”一栏刊登技术转让信息后,受到不少单位、集体和个人的欢迎,个别的项目已被接产办厂,形成批量生产。此次,又推出技术转让信息26条,其中包括由我单位直接中介的7条,欢迎来人来函联系。此外,我们还热切欢迎单位、集体和个人踊跃提供信息,每选登1条,视其价值付给信息费5—20元,本刊将为牵线搭桥提供方便。谢谢合作。  相似文献   
72.
川滇地震预报实验场高精度氢观测台阵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云龙  刘耀炜  张磊  李营  陈志  包创  梁宏  陈学芬  杨耀 《地震》2018,38(3):35-48
氢气动态与断裂活动、 地震的关系密切。 在川滇实验场范围内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选取典型场地, 建设由连续观测点和定期观测点组成的观测台阵, 开展连续高精度氢浓度、 同深度地温和环境气温、 气压同步观测, 进行氢气观测技术研究工作。 着重介绍高精度氢地震观测台阵的设计思路、 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 并分析了观测数据。 结果表明, 观测台阵建设的技术指标达到设计目标, 并讨论出了断裂带土壤氢气连续观测与定期观测点的建设方案与技术指标。 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数据显示, 氢气浓度背景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 暗示了不同构造区氢气浓度的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73.
对首都圈地区跨18条活动断裂的35条剖面进行了土壤气浓度和通量测量, 结果显示: 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 Hg和CO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2—45.0 kBq/m3, 3.9—24.9 ng/m3和0.154%—2.175%; 其通量平均值分别为3.8—152.1 mBq/(m2·s), 0.1-42.6 ng/(m2·h)和8.5—89.4 g/(m2·d). 研究区土壤气Rn, Hg和CO2的浓度和通量均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 与首都圈地区由西至东应力水平增高、 地壳厚度逐渐减薄、 沉积层厚度增大、 地震活动逐渐增强等趋势相对应, 这表明首都圈地区土壤气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上地壳物质结构、 深部气体补给和地震活动, 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及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影响三组份醋酸纤维素铸膜液成膜的因素很多。为了节省试验时间和试验材料,我们采用了正交设计法对成膜条件进行了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苦水组曾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三组份醋酸纤维素管式反渗透膜的各成膜因素,找出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75.
带帽PTC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苏-沪高速公路疏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进行了自由带帽PTC管桩和双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足尺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桩身-桩帽-桩间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和承载特性,分析了桩帽、桩间土和桩端承载的滞后效应,以及桩帽、桩间土对桩身的消减作用。认为管桩复合地基的第1阶段桩身控制沉降,第2阶段土体控制沉降,探讨了桩帽-桩间土荷载分担比及应力比在不同沉降阶段的变化规律。最后,还提出了桩帽尺寸的设计方法以及取消碎石垫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2000、201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生物量修订,研究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7-2010年青海湖高寒湿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了232.34亿元,年均增加0.18亿元,其中,湖泊、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和温性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人类活动行为和气候变化驱动着其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主,此4种功能的价值占到了总价值的70%以上。近24年里除原材料生产功能外,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生态服务价值波动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气候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7.
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新疆北天山地区的泥火山及温泉出现了明显的水化学异常。在地震前后4天内,采集了两批泥火山和温泉水样品,测定了泥火山和温泉水样的水化学参数。资料表明,泥火山喷溢水属于低温、弱碱性咸水或盐水,水化类型为CI-Na,来源于储存在封闭构造中并与干旱海相、河湖相沉围岩发生了漫长而复杂水岩作用的大气降水。温泉水为中温、弱碱性SO4·CI-Na型淡水,形成于地表水沿断裂深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安集海泥火山出现同震喷溢,震后泥水温度(T)、总矿化度(TDS)、K+、Na+及Ca2+大幅上升;独山子、白杨沟及AM02泥火山为震前喷溢,独山子、白杨沟泥火山表现为T.TDS、EC、Na+、CI的升高和K+、Ca2+、Mg2+的降低;AM02泥火山K+、Mg+明显降低,Ca2+上升达223%。震后沙湾25号泉T降低7℃, TDS、电导率(EC)、K+、Na+、 Ca2+、 .Mg2+、CI-及$SO_{4}^{2-}$升高。研究结果可用于北天山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和改进利用各泥火山、温泉进行北天山地区地震活动性监测的水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78.
黔西高原的长时间序列孢粉记录比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过程和机制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对黔西高原一个连续的古湖泊沉积物孢粉记录的分析,并结合AMS14C测年,重建黔西高原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结果表明: 轨道尺度上,MIS3(氧同位素3阶段)中晚期,黔西高原主要为木本、草本植物,喜湿的针叶树种较多,西南季风较强。MIS2(氧同位素2阶段)期间,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而草本、蕨类植物增多,指示气候冷干,西南季风减弱。千年尺度上,黔西高原西南季风响应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及H3(Heninrich 3)、H2(Heninrich 2)和LGM(Last Glacial Maximum)事件,导致西南季风减弱,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通过对比发现,东亚夏季风和西南季风在轨道及千年尺度上协同演化,二者均响应于北半球高纬度太阳辐射变化及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19~18 cal ka BP,黔西高原经历最冷干气候,西南季风减弱,木本、草本植物近乎消失,而同期东亚夏季风增强,说明西南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在冰后期上存在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79.
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建立温泉水文循环模型,探讨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对中强地震短临流体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石棉公益海温泉水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测量,探讨了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因此,于2008年10月至2019年9月,共对公益海温泉采集水样206个,并对温泉水中离子组分和浓度,温泉逸出气组分、温泉气体同位素、碳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公益海温泉主要为Na-HCO3·Cl型水,δD、δ18O同位素测值分别为-14.19‰~-14.83‰和-108.67‰~-110.47‰,分布于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温泉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2)据SiO2地温计计算热储温度约94.12℃,循环深度约4.3 km,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地下,在热源加热后,沿着断层和裂隙循环到地表,形成温泉补给;并且,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发现,87Sr和86Sr主要来自硅酸盐类矿物,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水岩反应程度较弱;(3)通过对研究区进...  相似文献   
80.
云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了地质灾害发生频发。2018年9月2日云南麻栗坡县猛硐河流域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0多人死伤,11人失联,建筑损毁、河道淤埋、基础设施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元。通过对麻栗坡县猛硐"9. 02"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灾害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根本原因,造成沟域内岩土体现出崩滑物源、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三者的启动及链生效应;由于泥石流造成微地貌改变,今后泥石流爆发可能性增大,高频率、中小规模泥石流是泥石流活动的特征。从发展趋势看,该流域正处于泥石流发育阶段,存在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应及时地进行沟道的治理,并加强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