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纳雍水东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波  陈国勇  陶平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11,28(2):108-113
对贵州纳雍水东乡洗米沟、坟山脚一带灯影组地层中铅锌矿石采样,进行镜下观察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矿床中N i、Mo、As、Sb等成矿元素富集明显,Sr、Ba、V等元素强烈亏损,认为早寒武世热水对铅锌矿源层进行了淋滤和改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铅锌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12.
市-县级气象综合宽带网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市 县气象部门综合宽带网建设的主要思路、设计方案、技术特点及其在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图形化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国勇  朱健  诸晓明  张建海  张春艳 《气象》2006,32(2):111-115
利用GRADS软件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格点场和站点场两种图形处理显示方法,介绍了从数据格式转换到批处理绘图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图形化分析应用,并对其中出现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国勇  陈智贤 《探矿工程》2007,34(5):15-17,19
广州天河软件科技园高普路建成通车后在里程147-360路段产生较大沉降,采用充填渗透灌浆法对其软弱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实践证明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介绍了充填渗透灌浆加固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项目主攻矿种为铅、锌,主攻区域为张维—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化集中区,通过综合研究,采用地质、物探、钻探和坑道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对五指山地区那雍枝铅锌矿床和张维地区水东铅锌矿矿床进行解剖评价,估算了333+334铅锌金属资源量215.65万吨,其中333铅锌资源量52.03万吨,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建立了五指山地区铅锌描述性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经过成矿预测认为,五指山地区砂岩、落水岩、那润和喻家坝,张维地区的以则孔,果化地区的打麻厂和堰塘等,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经过后期勘探,建设3个中型矿山,增加了当地居民和地方财税收入,在乌蒙山贫因地区具有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位于上扬子陆块,1992年王砚耕率先提出“一块两带”地质构造单元,即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已为地学界公认。随地学理论实践和研究程度深入,1996年又将“一块两带”细分为“一盆三带”,包括:四川前陆盆地(属扬子陆块)、鄂渝黔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属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贵州学者曾对深部断裂进行过研究,并试图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确定深部分界线位置,推测结果多数表现为地表断裂变形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科学应用地质、物探相结合方法,研究造山活动后隐伏的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重力、航磁、地质等区域资料,推断了深部的隐伏断裂和“一盆三带”分界线,研究了基底构造变形特征,以服务深部的地质找矿预测、成矿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黔中开阳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全球成磷事件的大背景下,发育了厚度较大的富磷矿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探讨黔中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床沉积特征与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北缘的磷质海岸环境,磷矿层中分布最广泛、品位最高的矿石类型为砂屑磷块岩,为富磷沉积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多期次冲刷破碎、暴露淋滤及堆积胶结的产物。(2)开阳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动荡的海水条件控制了磷矿的沉积和高品位矿石的分布,洋水、永温等地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所处的海水深度适中的临滨带为成矿优势地带,而水体过浅的前滨带和过深的远滨带均不利于磷质的聚集和成矿。(3)开阳地区动态磷矿床成矿模式表明,陡山沱期海平面的频繁进退使临滨带已沉积的磷块岩遭受多期次的冲蚀、暴露、淋滤、胶结及磷质再沉积作用;通过物理分选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最终使磷质聚集,是研究区富磷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黔东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陈国勇  安琦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05,22(4):252-259
本文根据控矿构造格局,将黔东地区铅锌矿划为扬子准地台东缘、华南褶皱带西缘,以及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过渡带等三个铅锌矿带,并分别对其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和特征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铅锌矿成矿作用,将黔东地区铅锌矿分为准同生沉积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一充填型铅锌矿床两种成因类型,综述了相应的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最后,进行了黔东地区铅锌矿找矿远景分析,提出了6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特征及与重要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