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分析了数字图和MAPGIS两种数据格式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数字图数据到MAPGIS数据格式转换的实现方法.在数据转换时,首先将数字图数据转换为MAPGIS明码文件同时进行拓扑重建,然后通过MAPGIS提供的接口函数转换为MAPGIS标准格式文件并进行写属性操作.  相似文献   
42.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薄片鉴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全岩和粘土矿物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结合埋藏史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的特点。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现象丰富,表现出不同成岩环境相叠合的特征,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着重利用不同成岩环境代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3 000~3 200 m是碱性流体活动的重要深度。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在埋深过程中由浅到深大致经历了(弱)碱性(小于1 750 m)→酸性(1 750~3 200 m)→酸碱交替(3 200~4 000 m)→碱性(4 000~5 000 m)→弱碱性到弱酸性(大于5 000 m)多重成岩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成岩现象。埋深和温度是成岩环境变化的宏观主导因素,但并非绝对控制因素,局部流体性质的变化更能直接导致成岩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从新疆地震局应急卫星网络的实际工作出发,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卫星网络的构成,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了卫星网络运行维护经验,为应急系统类似设备提供案例以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4.
退牧还草政策下农村住户的违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周立华  陈勇  黄珊 《中国沙漠》2013,33(4):1217-1224
为讨论农村住户在退牧还草政策下面对一系列约束条件时的违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建立农户违约行为的概率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如何在不降低农户效用的同时,规范他们的违约行为,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农户的违约行为(偷牧)只取决于其养殖规模、从偷牧中所获得的利润以及因偷牧被抓而需要直接支付的罚款金额(不包括上期违约行为对当期补偿的影响)。因此,要调控农户的违约行为,从政策层面适当指导调节养殖规模,对草原进行合理管理与利用(而不是一刀切的禁牧模式),引导区域产业转型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等将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
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通讯实际工作情况,利用RouterOS技术,解决卫星链路VPN上网,该方法在不改变网络拓扑,基本不增加硬件的情况下,为地震现场设备以及地震现场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上网途径,详细叙述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6.
设计了在接近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流体介质为纯原油时在冰洲石中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合成样品的显微观察及荧光分析证实实验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实验证明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会终止其形成,纯油条件晶体仍能生长捕获包裹体,水并不是矿物生长捕获烃类包裹体的必须条件。结合矿物润湿性实验及前人研究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捕获机制归纳为3种情况:油水共存(水润湿)、油水共存(油润湿)及纯油条件。水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提供矿物质来源,较易形成包裹体; 油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和油中的极性组分共同提供矿物质来源; 纯油条件下由原油中的极性组分和裂解产生的有机酸提供物源,形成烃类包裹体较少,晶体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7.
实验模拟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对油气充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油水比(3/7,5/5,7/39,/1)的实验,以冰洲石为主矿物合成了烃类包裹体,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镜下观察及显微荧光分析发现:样品中合成的包裹体沿裂隙分布,表明微裂隙愈合过程中捕获包裹体,烃类和盐水包裹体既同时出现在同一裂隙中,又有分带出现的情况。样品中合成的烃...  相似文献   
48.
顶管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决定着施工的成败。本文以厦门110kV东莲线(兰东线)西郭片区缆化工程横穿仙岳路E—D段Ф3000mm电力隧道顶管工程为具体工程案例对大直径曲线顶管施工中风险源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施工过程采取的相应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为今后的顶管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直径50mm通讯光缆-直径3000mm混凝土管道,采用非开挖安装各种管道都变得很普遍。同时,鉴于非开挖技术综合效益优越性、环境友好型施工特点,也逐渐被工程建设方、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泥水平衡顶管技术是非开挖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进行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已经在国内大量城市取得应用,但是,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在岩层中铺设直径达2000mm埋深在5m电力管道,在国内为数不多,在福建厦门地区也是尚属首次。通过在工程施工中对设备、施工工艺的摸索和改进,最后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成功铺设建设方所要求的电力管道。本工程将为在福建地区采用预管技术铺设大口径长距离、曲线管道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基于RS与GIS的南汇东滩围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和GIS技术是滩涂围垦监测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1983年以来多期遥感影像,解译出了不同时期人工岸线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及其与滩涂淤涨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呈现"由慢至快"的发展趋势,经历了"缓慢—稳步—高速"三个发展阶段:(1)1983~1995年年均围垦速率约1.23km2/a,圈围速率较小;(2)1995~2000年为7.95km2/a,围垦速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3)2002~2005年为35.27km2/a,是围垦速率最大的阶段。2002年以前,围垦速率与滩涂淤涨速率基本一致,2002年之后,围垦速率远大于滩涂淤涨速率。本文认为8km2/a是南汇东滩适宜的围垦速度。2002年之后南汇东滩的快速围垦并没有导致上海整体滩涂面积的减少,围垦可不囿于局部滩涂面积的稳定,以全市总体滩涂面积和湿地水平的动态平衡,可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