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唐山台短水准、 短基线数据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平  李文静 《地震》2011,31(2):50-58
从1984年以来, 唐山台短基线、 短水准观测已经持续了20多年, 从数据的日变化曲线可以明显发现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1984—1989年、 1990—1998年、 1998年至今。 与此分段特征相一致的还有华北大面积水准观测数据计算结果。 本文使用季节-趋势分解方法 (Season-Trend on Loess, STL), 将原始观测数据分解为季节项、 趋势项和残差项。 由季节项中发现不同测段隐含的周期成分, 从趋势项的变化寻找造成这种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 经分析表明, 在发生趋势性变化的时间点, 发生了1989年大同6.2级地震、 1991年的大同6.1级地震、 1995年的唐山5.0级地震、 1998年的张北6.2级地震和2004年的唐山4.9级地震。 初步推测认为, 台站数据的趋势变化与这些地震的孕育、 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变化的幅度参数(最大振幅、阶变量)和时间参数(最大振幅时刻,同震持续时间),以及邻近的陡河台记录的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的到时.计算分析了同震参数与震级(ML,MS和MW三种震级)、井-震距、震源深度的相关方程及同震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震变化量与MS震级的相关性最好,与震源深度和井-震距相关性较弱;同震最大幅度与同震阶变量、同震持续时间相关性很高,水位同震振荡和阶变均来自地震波引起的动应变;水位同震振荡的最大振幅发生在S波至瑞利波时段,水位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如何有效压制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二阶声波方程的差分算子开展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在压制频散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一阶压强-速度方程广泛用于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变密度模型中传播规律,目前针对一阶方程的优化工作大多只是在空间差分算子上展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一阶声波方程中压强场与偏振速度场之间的解析关系,据此在传统交错网格基础上给出一种高精度的显式时间递推格式,该递推格式将时间差分与空间差分算子结合在一起,并采用共轭梯度法得到精确时间递推匹配系数,实现时空差分算子的同时优化.在编程实现算法的基础上,通过频散分析与三个典型模型测试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压制时间频散与空间频散,提高数值计算精度;同时对复杂模型也有很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4.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关于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人为辐射强迫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对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评估~([1])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AR5在指出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及其之前所用的辐射强迫概念的优点和局限性后,为了涵盖影响云的快速过程,给出了新的辐射强迫——有效辐射强迫的概念,并与之前使用的瞬时辐射强迫和平流层调整的辐射强迫进行了比较。此外,为了定量比较各种排放对气候的影响,AR5首次定义并使用了基于排放的辐射强迫慨念,并对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两个概念,即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进行了全面的评价。AR5有关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结论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混合温室气体(WMGHGs)增加已经大幅度地加强了温室效应,其导致的强迫将继续增加。气溶胶部分地抵消了WMGHGs的强迫,是气候  相似文献   
105.
Lebedev网格改进差分系数TTI介质正演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交错网格-Lebedev网格(LG)进行TTI介质的正演模拟研究,避免了Virieux标准交错网格(SSG)算法在处理TTI、单斜等各向异性介质时波场插值引入的数值误差,提高了模拟精度.在方法实现过程中,本文针对有限差分正演模拟面临的网格频散与边界反射两个关键性问题分别做了优化,并通过模型试算验证了它们的有效性与可行性:(1)结合最小二乘思想推导出新的频散改进差分系数(DIC),该系数比Taylor系数更能有效地压制粗网格引起的数值频散,可以节约内存,提高计算效率;(2)将分裂的多轴完全匹配层(M-PML)吸收边界条件引入到LG算法中,解决了传统PML边界条件在某些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不稳定现象并且具有较好的边界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黄建平  杨宇  李振春  田坤 《地震学报》2014,36(5):964-977
传统的完全匹配层技术是一种能够较为有效地消除边界反射的边界条件,但是当表层为泊松比较高的自由表面时,该技术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针对传统的完全匹配层技术固有的不稳定和掠射情况下吸收效果不佳等缺陷,发展了多轴完全匹配层、卷积完全匹配层以及将两者结合的多轴卷积完全匹配层等3种边界条件.本文介绍了水平自由表面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传统、多轴、卷积和多轴卷积等4种完全匹配层条件的原理,通过二维半无限空间模型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对比,分析了几种自由边界实施方法在这几种完全匹配层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通过提取单道波形与解析解进行对比,定性分析了水平自由表面几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结果表明,泊松比和水平自由表面实施方法对波场模拟效果及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康林  季明霞  黄建平 《中国沙漠》2014,34(1):197-205
根据1960-2010年全国701个地面站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发现南疆和内蒙古两个沙尘源区的夏季沙尘指数51年来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通过分析夏季沙尘指数典型高、低值年环流场发现:500 hPa高度场上强烈发展的高原-贝加尔湖平均脊和减弱的东亚大槽,减少了高空低值系统对南疆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地面场上“北负南正”的变压场分布使得两个地区西风和西北风减小,最终导致夏季南疆和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减少。沙尘指数高值年时影响两个地区天气系统的差异在于:影响南疆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空的西路冷空气和地面场上发展的南疆热低压,而影响内蒙古地区的则是北路和偏北路冷空气以及地面场上强烈发展的蒙古-内蒙古热低压。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全天空成像仪、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数值模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甘肃河西走廊的特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观测到沙尘至天空完全被沙尘遮蔽,仅仅只有2.5min;中西伯利亚—新疆北部的偏北大风携带着极地强冷空气入侵,造成了甘肃河西走廊的特强沙尘暴。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沙尘区域上空存在一个西风急流中心,其高度在200-250hPa之间,沙尘暴爆发时,风速增大到40m.s-1,高度降低,范围扩大。由急流中心向地面伸展的最大风速带将高空动量向下传播,引发了河西走廊的沙尘暴;南北风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50hPa以下,最大中心高度均位于400hPa附近,北风前锋到达之处,沙尘暴爆发;冷空气爆发时,首先造成地面气温的急剧下降,其次是700hPa和500hPa气温下降;地面热低压的强烈发展,一方面使气压梯度加大,另一方面导致边界层对流不稳定,二者的作用都增强了沙尘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9.
张丁玲  黄建平  刘玉芝  陈斌  张磊 《高原气象》2012,31(5):1192-1202
利用2001年11月—2005年10月"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辐射和云资料SYN(Syn-optic Radiation Fluxes and Clouds),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不同高度云辐射强迫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整体为云强迫正、负值的过渡区域,这种过渡性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区域划分。高原东南部表现出较强的冷却效应,其西部和东北部干旱区在冬、春季表现为较弱的加热效应。(2)高云、高的中云和低的中云对云短波辐射强迫的季节变化都有贡献,其中中云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云长波辐射强迫的区域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差异显著,这主要是由高的中云和高云的变化引起的,且云量是主要的影响因子,高云云量虽小但其影响不可忽视。(3)高云在高原地区产生净加热效应,高的中云既产生加热作用也产生冷却作用,低的中云产生净冷却效应。(4)云短波辐射强迫在云辐射强迫的日变化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日变化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云量引起的。白天,在云短波辐射强迫的日变化中,低的中云贡献更大。高云对云长波辐射强迫的日变化贡献主要在晚上,低的中云在夜间对云长波辐射强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考虑到地壳和上地幔密度异常对地表重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修正单纯利用重力资料 反演地壳厚度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推算出地壳和上地幔密度异常分布,然 后计算由此分布引起的地表重力异常,再从观测布格重力异常中扣除上述密度异常引起的重 力效应,最后在地壳均衡假设的基础上顾及到对反演参考深度的修正,直接反演区域地壳厚 度.本文利用胥颐等地震层析成像的数据,修正了中国西北地区莫霍界面的深度.结果表明, 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密度异常引起的地表重力异常值为——60times;1O-5m/s2~30times;10-5m/s2. 与直接使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地壳厚度相比较,该密度异常对该区域莫霍界面将产生约6 km 的修正.本方法使得利用重力数据反演地壳厚度在理论上更为完备,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可 行,为更进一步逼近莫霍界面的真实形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