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1.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总被引:42,自引:12,他引:42  
用统计相关和典型年合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指出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减少,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增加,而且台风活动与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和终止时间、强度、台风生成区域有关。利用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频数的统计特征,及台风频数与海温等要素的时滞相关关系,为台风频数的预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还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海气耦合作用将造成不利于台风发展的环流条件,因此台风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冬春500hPa高度场与中国夏季降雨场的场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场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大陆6-8月降水场与前期1-5月各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切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提出一种研究场与杨之间相关关系的长期天气预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夏季副高与海温的相互关系及副高预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分析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与前期12月至后期11月的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系数分布图,综合比较副高面积指数、西伸脊点和脊线位置与海温的相关关系,讨论副高对海温的反馈作用以及海温与夏季副高的物理联系模型,为副高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中国汛期雨带类型气侯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近百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资料,统计得其10年际变化趋势,并用马尔科夫概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实际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及其优势成分、各状态间的可置换性和持续性,探讨了近百年雨带类型的气候变化规律及成因。  相似文献   
15.
“相似法”是天气预报尤其是长期天气预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当前的环流形势或气象要素场与历史上某一相应时段的环流形势或要素场相似,可以设想,它们的物理背景和影响其变化的物理因素是相似的,于是可以假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保持这样的相似性,从而根据预先给出一定的相似判据,从已有的历史资料中选出一个或几个与当前环流形势或气象要素场相似的年份作为相似年,然后根据相似年做出预报。一般选相似是由目视确定的,为了定量表示相似的程度,也提出一些相似判据。苏联近十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从1962年2月起水文气象中心旬预报实验室,定  相似文献   
16.
1995~1996年冬季高原地区雪灾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兴芳 《气象》1997,23(6):40-43
分析了1995-1996年冬季我国高原东部地区形成雪灾的降水和平均环流异常的关系,以及雪灾与高原地我冬季降水气候振动及其背景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雪灾和冬季降水从60、70年代至8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我国降水的QBO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具有QBO特征,双年的降水为中部地区少南北多,单年的降水为中部多南北少,其中江淮流域的降水变化最明显。分析表明,降水QBO的特征与西太平洋副高和冷空气活动有关,一般双年副高偏北、亚洲纬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北;单年相反,副高偏南、亚洲经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南,江淮流域降水较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副高的变化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兴芳 《气象》1985,11(6):11-1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1977年以来基本上是连续明显偏强,1983年达到最强,1984年开始转为减弱。在1977—1983年7年的副高偏强时期内,其变化的特点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陈兴芳  宋文玲 《高原气象》2000,19(2):214-223
通过高原积雪和欧亚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冬春季雪盖对我国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冬季和春季雪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存在差异,总趋势大致相仿。但是,冬春季高原积雪和欧 亚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基本是相反的,其中高原积雪与长江中下游和西北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为正相关,欧亚积雪与东北和华北东部以及西南地区降水为正相关冬季节积雪异常偏多时,长江流域夏季易发生洪涝,这也是汛期降  相似文献   
20.
李想  高辉  赵振国  陈兴芳 《气象》2013,39(9):1119-1124
基于NCEP/NCAR和ERA 40两套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并定义了东亚夏季经圈环流指数,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夏季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的西风均呈现反位相的变化特征,同时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南风分量异常减弱,中低纬度的经圈环流也呈现减弱趋势,夏季风的强度随之减弱,不利于夏季雨带向北推进。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经圈环流指数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经圈环流指数值越大,东亚经圈环流强度越强,利于夏季东亚季风向北推进,从而使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时,东亚经圈环流也偏弱,不利于海河流域降水偏多。本文结果表明,东亚经圈环流的年代际减弱是海河流域近30年处于少雨期的一个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