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太湖水体水温垂向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水温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温度链,高频观测太湖水温分层的周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水温的垂向温差绝大多数处在0~l℃,部分处于l ~4C,偶尔超过4℃;太湖水体水温垂向温差存在季度、月、日差异,相应的分层位置也不同;水温分层影响因素包含太阳辐射、气温、风速、水密度和比热、藻华堆积等.随着太阳...  相似文献   
22.
目前对于降雨预报方法的研究比较多,而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利用实测数据对预报产品进行有效的验证也很值得研究。在实际气象预报中,降雨往往是区域性的,呈面状分布,基于降雨区域的形状验证更为重要也更有检验价值,针对形状检验的难点和特点,本论文提出了一种0~3 h QPF雷达降雨预报综合检验方法和量化指标,包括形状验证和定量验证,并针对广东省2016年4月22日08:30—11:24一次典型持续降雨过程的雷达降水预测进行了分级检验评价与误差分析。该方法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和精度控制的问题,其中形状检验指标与常规定量检验结果基本相符,雷达0.5和1 h降雨预报的形状检验指标TS_(shape)、POD_(shape)、FAR_(shape)指标分别为40%以上、40%以上、30%以下,预报区域重叠比例Ratio_p、实况区域重叠比例Ratio_t和杰卡德系数分别为40%以上、80%以上、40%以上,该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雷达降雨预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运用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深圳市气象局GPS/MET大气水汽资料,对2008年10月4~6日登陆热带气旋"海高斯"环流的演变和深圳暴雨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日08:00~20:00"海高斯"环流加强,水平涡度和风场有所增大。(2)由于弱冷空气的扩散南下,"海高斯"变性加强,其东部不稳定能量增加,西部不稳定能量减少。(3)GPS/MET大气水汽含量变化和强降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有一个快速增加过程,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区域地质志》(1989)关于超基性岩描述中指出,徐家坪界口岩体具备发育金伯利岩的有利条件,但对该岩体一直未有定论,其主要原因在于界口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同"典型"金伯利岩有一些差异.根据岩体化学主量元素数据,结合金伯利岩岩石化学特征,进行投图对比分析.发现界口岩体的主量元素含量均落在金伯利岩分区,只是低钾低钠且含量...  相似文献   
25.
刘学伟  刘泉声  陈元  李强 《岩土力学》2015,36(Z2):208-214
利用RMT-150C电液伺服机对含不同预制裂隙形式(单、双、T形交叉及X形交叉裂隙)的类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裂隙形式对试样强度特征及失稳模式的影响。试验发现,(1)不同裂隙形式下裂隙的起裂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初始裂隙起裂破坏,裂隙形式与破坏模式关系不突出;(2)单轴抗压强度受裂隙形式影响明显,随着裂隙形式由单裂隙到X形交叉裂隙变化,裂隙试样抗压强度呈现增高趋势,同时试样起裂和失稳时的声发射总能量也逐渐增大。进一步对裂隙形式影响强度特征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成果可以反映不同裂隙形式组合对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6.
论内生金属矿床定向三等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七  陈元琰  汤云晖 《矿床地质》1998,17(Z5):835-838
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了,内生金属矿床的定向三等距分布,是一种存在广泛,不受现有地质地理区划、矿床成因类别及矿种类别限制的分布。  相似文献   
27.
文章在对邹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判别的基础上,确定了邹城环境敏感性单因子及分级依据。利用SRTM3数据,提取了邹城区域高程分级和坡度数据;利用TM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植被要素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收集到的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及风景区及采煤塌陷风险分布专题信息建立敏感性分析数据库,使用ARCGIS平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邹城区域环境敏感性分区图。发现邹城区域重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以及山地;中度敏感区主要包括地下水源地、贡献较大的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部分塌陷风险较大的区域;轻度敏感区多为天然及人工林地。对于不同敏感级别的地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开发,并在土地利用中尽量避免对重度及中度敏感区的干预。最后指出了应用RS和GIS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敏感性分区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8.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9.
重庆东北部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2007—2011年重庆东北部区域气象观测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CAPS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渝东北短时强降水事件逐年增多,降水站次显著增加,强降水雨量占年雨量比例逐年加大;短时强降水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7月为全年峰值所在;短时强降水夜间发生概率最大,其次是午后,上午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其中,03—06时和18时前后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极大,且强度较强;空间特征方面,开县、云阳、巫溪中西部以及万州东部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渝东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包括喇叭口地形、狭管效应、山谷风环流等。根据短时强降水事件的高空环流场,建立了6个渝东北地区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分别为:高原槽型、两高切变型、高原波动型、脊前北风型、低涡型和偏南气流型,各模型皆具备冷暖气流的交绥、不稳定层结、充足水汽以及抬升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30.
光流法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对流临近预报外推算法——光流法。主要是通过计算雷达回波的光流场得到回波的运动矢量场,并基于运动矢量场对雷达回波进行外推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光流法立足于变化,在计算光流场时既考虑连续时次回波的变化,又考虑相邻位置回波的变化。因此,基于该算法的外推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利用中值滤波等方法对雷达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地抑制了噪声等的影响。个例对比分析表明:经过中值滤波等质量控制后回波更平滑,边沿更清晰,回波质量明显改善,能够获得比较真实的雷达回波,也得到了方向更加一致、更加平滑的回波运动矢量场。光流法给出的30、60 min内雷达回波的位置、形状的外推预报和对应时次实况较接近,预报结果具有较好的业务指示意义。对光流法和交叉相关法预报结果进行的定量对比评价表明,对移动型局地生成及强度和形状随时间变化很快的回波,光流法预报效果优于交叉相关法。光流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交叉相关法的缺陷,能提升对流临近预报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