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均为我国主权领域内的不动产权.海域使用论证是海域使用权审批的重要依据.海域使用论证与土地利用审批依据的主要相同点是两者均实行用途管制,以规划(区划)为评估依据;均需要勘测定界.但两者在工程描述、工程引发的环境变化及防治对策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等主要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海域和土地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共性(两者均为实现其他开发方式的载体、位置固定性、数量的不增性、利用方向及附属生态逆变的困难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海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受季风槽影响,2018年8月30—31日华南地区出现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单日站点累计降水量达1?056.7 mm,刷新了广东有历史纪录以来新的极值。对于此次极端降水事件,常用的业务模式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日本气象厅谱模式(JMA)和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都低估了降水强度。利用深圳市气象局业务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分析了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比较好的预报能力,概率匹配平均最大雨量达348.7 mm·(24 h)-1,集合平均的强降水中心和观测基本一致,观测极值附近区域发生大暴雨(≥150 mm)概率最大值达到80%。选取了较“好”和较“差”集合成员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较“好”成员预报的强降水中心位置和观测基本一致,而较“差”成员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则偏向福建地区。较 “好”成员预报出莲花山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长时间的维持和缓慢移动,导致强降水雨团在莲花山脉附近不断地触发和维持,同时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对流系统在地形附近区域持续维持,造成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而较“差”成员辐合区位于莲花山以北,对流形成后向东、向北移动,最终导致强降水预报位置偏向福建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UHF-RFID(超高频-射频识别)环境下的移动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BVIRE(边界虚拟参考标签)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即B-AKF(Boundary-Adaptive Kalman Filter)定位方法.首先,利用UHF-RFID系统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初始定位,其次,考虑模型和噪声统计特性不确定性,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和更新,并引入自适应因子补偿噪声方差不确定性问题.最后,搭建了基于UHF-RFID的定位实验平台,并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线性BVIRE和线性卡尔曼滤波方法,所提出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4.
观测环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  周国华 《气象》1992,18(12):27-28
引言 地面观测环境的代表性和稳定性是获取代表性气象资料,做好业务服务工作的基础。随着经济振兴和城镇发展,使气象台站地面观测环境发生改变,对观测环境资料的代表性产生影响。观测环境的改变可对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蒸发量、日照时数,甚至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产生影响。本文以盐城市不同县站气温变化差异为例,分析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产生的影响,说明加强观测环境维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广东自动气象站、深圳梯度塔、气象卫星等资料,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影响期间深圳的大风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山竹"影响期间,深圳普遍出现了13级以上强风,沿海和高地12级及以上阵风持续长达13 h,强度和影响时间均为历史罕见;大风自东向西影响深圳,起风阶段的风速增大速率大于减弱阶段的风速减小速率;大风除了和"山竹"强度、登陆点、移动速度有关外,中高纬度地区的冷高压也是造成该次深圳强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T106物理量产品和12小时降雨量产品进行插值处理和时效组合,对在降雨分县预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预报业务中运用T106产品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搭载于“高分五号”(GF-5)卫星上的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是一台星下观测的高光谱载荷,测量紫外和可见光光谱范围的地球后向散射辐射,设计用于大气痕量气体的探测。本研究基于EMI在VIS1通道的实测光谱,利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方法进行了对流层NO2柱浓度反演,展示了基于EMI载荷的对流层NO2柱浓度反演结果,与同类载荷产品进行交叉验证,并利用地基观测结果进行了地基验证。研究表明,EMI反演结果与OMI、TROPOMI具有较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和较低的相对偏差,与TROPOMI具有较好的时间变化一致性。地面验证结果表明EMI NO2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研究证明了EMI在全球NO2监测方面的能力,可以为中国后续污染气体探测载荷的设计和反演算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9.
深圳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风廓线雷达的历史、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深圳市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的数据存贮格式、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显示等内容;并给出了几种典型风场在风廓线上的反映及对一次冷空气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梅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勇  王银堂  陈元芳  胡健  冯小冲 《水文》2011,31(3):36-43
了解和掌握太湖流域梅雨特性,对预测未来流域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制订流域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1954~2009年共56年的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非参数统计方法和Morlet连续小波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太湖流域梅雨空间分布、长期变化趋势、丰枯变异和周期振荡等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6年来,太湖流域梅雨主要有两种分布型态,梅雨特征量中,梅期长度与梅雨空间差异度具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和梅雨集中度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太湖流域梅雨量在经历了5个阶段的丰枯变化之后,预计在2010年之后将进入偏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