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9篇
  免费   1642篇
  国内免费   1075篇
测绘学   766篇
大气科学   1001篇
地球物理   1161篇
地质学   3538篇
海洋学   1028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514篇
自然地理   761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across the world. In China, due to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these changes turn out to be more complicated. Spatial restructuring are suggested as the main strategies and spatial supporting platforms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heory still lacks solid methodology and support from systematic empirical studies. This study seeks an adequat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in plains and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in Shanghang County, China, demonstrates: 1) The compound ecological niche model can be a suitable approach in urban-rural restructuring,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2)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ea with highly inappropriate, slightly appropriate, moderately appropriate, and highly appropriate areas are 1273.2 km2(44.69%); 906.1 km2(31.80%); 509.4 km2(17.88%); and 160.1 km2(5.62%), respectively. 3) The "deserting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s play positive synergistic roles in urbaniz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hollowing villages" common in plain areas. 4) The central town-village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ettl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refore, we sugges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town-villages. This study significantly exte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llowing village" theory and region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32.
前文对湛江港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周年的数量变化已作了论述。本文主要论述从1981年4月至1982年3月湛江港浮游硅藻优势种的初步调查,鉴定结果共有9种。调查水域浮游硅藻优势种年总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中,大约出现三个高峰期。在9个优势种中,它们生物量的周年变化皆不相同。调查结果表明,湛江港浮游硅藻总生物量的多少是由优势种总生物量的多少决定的。  相似文献   
33.
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是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在不同区域内不同因子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海南岛地处独特的热带区域,为弄清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对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影响,根据MODIS遥感数据,提取了2004年海南岛的月平均植被指数集,采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与其驱动因子(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大于降水作用的影响,而降水作用的影响又大于地表覆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为了增储上产,开展有效的储层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受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储层预测很难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此,对子波分解与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能反映储层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发现低频端包含了较多的储层信息,对储层空间展布的精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研究工区的储层预测中,获得了与钻井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6.
海洋重力测量和KSS31型重力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7.
文章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出影响滩涂开发速度的几个重要因素:领导重视不够;开发管理体制混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入减少,等等。并提出加速滩涂开发的几条措施,以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8.
张涛  王源  陈富龙  周伟  胡祺 《测绘通报》2019,(11):74-78,84
基于非局部滤波的SAR强度RC合成变化检测法对小图斑、线型地物等动态监测灵敏,且对数据获取无时空基线要求,在多云多雨城市地表要素变化检测中具备潜力。本文研究以多时相SAR强度RC合成图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色彩空间变换的变化图斑半自动提取方法,即通过色彩空间转换、训练样本选取、监督分类影像分割、变化区域提取4步骤,可实现基于SAR强度图的城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与图斑高效更新。选取南京河西新城与江北新区为示范,以最优参数配置(3特征向量与10样本类别)进行试验,实现了优于88%的建设用地查准率指标。  相似文献   
39.
任海艳  陈飞翔 《测绘通报》2012,10(10):32-35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曲线化简方法。根据曲线化简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保证有效的交叉算子和局部寻优的分裂变异算子;针对固定遗传概率容易引起早熟的问题,设计了可根据个体适应度及种群整体状态自适应调节的遗传概率。试验证明:与传统化简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得到更优的化简结果;与基于现有典型遗传算法的曲线化简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40.
沈兰  范彪  田明  张璐  方福康  陈元晓 《海洋科学》2015,39(11):26-31
研究了滇池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分布和底泥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2013年在滇池87个采样点采集螺蛳和底泥样本,图示分析所有采样点的活的螺蛳数量,确定活螺在滇池中的分布位点及分布密度;选择8个采样点的底泥样本,进行16项营养元素(有机质、磷、氮、锌、铁、锰、镁、钙、铜、钠、钾、砷、汞、铅、镉、铬)含量测定,分析这些样本营养元素的差异。根据这8个采样点中有无螺蛳生长,将8个底泥样本分为两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结果两组样本间仅铜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滇池螺蛳的生长有效富集了重金属铜元素,使有螺区域比无螺区域底泥中铜的含量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螺蛳生长与底泥的关系,可为滇池污染防治及螺蛳种群保护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