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91.
892.
893.
江南隆起带(安徽段)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钨钼多金属产地之一,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钨钼成矿岩体的相关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在江南隆起带(安徽省)新发现了西坞口花岗岩型铷矿床。铷成矿岩浆岩的时代、成因和性质仍不清楚。本次工作在详细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坞口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厘定了岩体形成时代为141. 7±1. 0Ma,属于江南隆起带(安徽段)燕山期早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西坞口岩体具有高硅(SiO_2=74. 29%~76. 25%)、富碱(ALK=7. 85%~8. 62%)、贫钙(CaO=0. 14%~0. 73%)的特征,∑REE的变化范围为140. 1×10~(–6)~235. 9×10~(–6),LREE/HREE为1. 42~5. 44、(La/Yb)_N为0. 89~4. 49、δEu为0. 02~0. 28,富集Rb、Th、U而亏损Ba、Sr、P、Ti等元素,属于A2型花岗岩。西坞口岩体的ε_(Hf)(t)的变化范围为-6. 7~-1. 3(平均值为-4. 2),t_(DM1)=870~1173Ma(平均值为1025Ma),t_(DM2)=1273~1613Ma(平均值为1457Ma),显示其来源于上溪群浅变质岩的部分熔融。西坞口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分异指数(DI=91. 87~95. 57)、锆石的Zr/Hf比值为25. 0,强烈的富集U(5436×10~(–6))和Th(1900×10~(–6)),形成温度为735. 4℃,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以及高Rb背景值,岩体中还发育有绿柱石和锂白云母,具有典型高分异花岗岩特征,这明显不同于江南隆起带(安徽段)内同时期(150~134Ma)的与钨钼矿床形成有关的岩浆岩。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江南隆起带(安徽段)仍有同类型高分异花岗岩,具有铷等稀有金属元素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94.
强烈发展的中尺度涡旋影响下持续性暴雨的位涡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对2008年6月广西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低涡(简称广西涡)进行了等熵位涡(IPV)和湿位涡(MPV)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值等熵面上正IPV带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反映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等熵面上的西风气流可分别将高纬度干冷和低纬度暖湿的高值IPV向广西涡处输送,使得广西涡维持高IPV。高值等熵面上南部的IPV存在下传现象,有利于其下游的广西涡IPV的增长,从而使得广西涡强烈发展、降水增强。利用MPV守恒原理的分析表明,持续性暴雨出现在高值等熵湿位涡前方的对流不稳定区中;暴雨区南北两侧对流层中高层的冷空气下沉时对流稳定性减小,对应的气旋性涡度增大;而暖湿气流沿着干冷空气爬升,它与具有强涡度的沿等熵面下滑的干冷空气发生强烈的辐合,使得涡度急剧增强,再加上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形成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涡旋强烈发展。等压面上的MPV及其分量分布显示,对流层中低层MPV负值带对雨带有指示作用,强降水时段对应着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895.
卫星反演湿度场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中分别用两套相对湿度初始场方案 ,对 5个暴雨个例进行了预报对比试验 ,探讨了利用GMS- 5卫星图象反演的高分辨率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 ,以提高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 1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湿度场的水平中尺度结构 ,尤其是有效地增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的分析 ,且与实际探空资料更为接近 ;( 2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一般会使 2 4 h的降水预报评分有所提高 ,特别是具有使预报前期 ( 0~ 6h)的降水场向观测场逼近的作用 ,但对预报后期 ( 6~ 2 4 h)降水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96.
陆汉城  王敬伍 《大气科学》1988,12(2):182-190
利用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1981—1983年)获得的1981年梅雨锋资料,分析表明梅雨锋降水带内大、暴雨雨团与中间尺度(medium scale)和中尺度(meso scale)扰动相联系,这些扰动是在baroclinic-CISK联合不稳定条件下发展的,最优波长的选择与二维波动的经、纬向波长变化、层结稳定、涡动粘滞性有关,中尺度扰动具有重力惯性波特征。  相似文献   
897.
根据地震多属性反演预测煤层顶底板富水性的原理,在重点分析岩石高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分布范围的同时,参考岩石波阻抗、视声波速度及岩石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在强富水区域遵照三低一高的解释原则(岩石的波阻抗减小、视速度减小、视电阻率减小、视孔隙度增大),以10煤层为例进行煤层顶底板富水性强弱的划分,同j时对陷落柱富水性进行了定性解释:1勘探区南部断层F2发育的边界部位、西部边界至井底车场、北部边界属富水性较强区域;2在陷落柱发育部位、研究区东北部边界属富水性中等区域;3研究区中部属岩石弱富水性区域。  相似文献   
898.
晚更新世以来潍河古河道沉积及其对现代咸水入侵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莱州湾潍河古河道沉积区选取4条典型的地质剖面,对典型钻孔岩芯进行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及100余个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潍河晚更新世以来古河道的沉积特征。沉积剖面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减小,潍河以东古河道砂层厚30-50m,连续性好;潍河以西古河道砂层厚度小于20m,连续性较差。沉积特征的不同导致潍河以东地区咸水入侵发生早,后期变缓,为上淡下咸二层水文地质体;潍河以西地区咸水入侵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大规模的入侵,沿古河道入侵距离可达9-10km,为淡-咸-淡三层水文地质体。研究古河道沉积与咸水入侵的关系,为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9.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w(NaCl)/%]为1.05%~5.99%。δ18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00.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小区域高精度、大比例尺岩溶石漠化的演变趋势,为小区域岩溶石漠化的定量评价和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选择岩溶石漠化典型地区——蒙自东山生态治理研究区为例,基于2006年11月SPOT5和2015年1月Pleiades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VC)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得到生态治理区2006年与2015年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期FVC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生态治理区石漠化的演变趋势。遥感调查表明,研究区内石漠化十分严重,重度石漠化面积占比73.55%,中度石漠化5.36%,轻度石漠化0.53%,无石漠化14.86%,阴影及水域面积5.71%。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的变化情况显示,2006-2015年,重度石漠化和无石漠化面积比例增加,重度石漠化由72.37%增加到73.55%,无石漠化从6.06%增加到14.86%,而中度、轻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减少,中度石漠化面积从11.58%减小到5.36%,轻度石漠化面积从4.35%减小到0.53%。轻度、中度和无石漠化区变幅明显。研究区石漠化发生率从88.27%降低到79.43%,总体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