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01.
利用2016年(站址迁移对比期)萧山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址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逐日观测值,采用差值标准差、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以上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新址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值均低于旧址,差值分别为-0.4℃、-0.7℃、-0.2℃,新、旧址的最高气温差异最大;新、旧址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春、夏季节比较接近,而在秋、冬季节相差较大。2)新址相对湿度大于旧址,差值年平均为3%,新、旧址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9—12月新旧址的相对湿度差值较大。3)新址的年降水量比旧址偏多110.3 mm,雨日比旧址偏少22 d,年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为7%,4—6月和9—11月期间新旧址的降水量观测数据差异较大。4)新址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比旧址偏大,差值年平均分别为2.0 m/s、3.6 m/s、3.5 m/s,新、旧址在春、夏季的风速相差较小,秋、冬季相差大,新、旧址在大风日数和静风出现次数上一致性较差;全年风向相符率为42.5%,两站址风向一致性较差。5)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月(年)平均值与旧址近20 a的观测数据差异不显著,平均风速差异显著。分析认为,测站环境、海拔的不同以及小气候的影响,是造成以上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利用低光度相机首次观测到了2013年7月31日华北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上空产生的中高层Sprite放电现象。结合闪电定位、天气雷达等同步观测, 对一次MCS诱发的Sprite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应的母体闪电和雷暴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除发现了2例圆柱型、3例胡萝卜型和1例舞蹈型 Sprite外, 还发现了2例发光主体发育不完全的Y字型Sprite。估算的Sprite的底部平均高度低于61.8±3.5 km, 顶部平均高度为84.3±6.8 km。Sprite持续时间算术平均值为25.7±9.8 ms, 几何平均值为24.4 ms。Sprite的母体闪电均为正地闪, 峰值电流在+62.5~+106.2 kA之间, 算术平均值为+77.1±22.2 kA, 是本次MCS所有正地闪平均峰值电流的1.4倍。Sprite母体闪电的脉冲电荷矩变化(iCMC)在+475~+922 C km之间, 几何平均值为+571.0 C km。Sprite母体闪电发生在MCS雷达回波25~35 dBZ的层状云降水区, 弱回波(<30 dBZ)面积的突然增加对Sprite的产生有重要指示作用。Sprite易发生在MCS成熟—消散阶段正地闪比例(POP)显著增加的时段。在本次MCS消散阶段中, 有两个时间段可能有利于产生Sprite。在Sprite集中发生时间段,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LNET)探测到的正地闪比例为54.2%, 正地闪连续电流比例70.24%, 连续电流持续时间为58.17±50.31 ms, 有利于Sprite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3.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大幅衰退,迫切需要正确的环境治理政策.为解决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缺少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统筹规划和缺乏对ESs协同权衡的深入理解两个问题,以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单元,测定4项ESs(粮食生产(grain production,GP)、植物固碳(carbo...  相似文献   
104.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手持GPS是目前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它具有导航方便,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已赢得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热爱。但GPS航点航线的输入工作一般是采用手工方式完成,对于大量坐标数据的输入是一个相当繁琐的工作,且容易出错,这样大大限制了GPS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利用VB成功地实现了坐标投影转换和批量数据输入GPS,极大地提高了室内和野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国土部门既行使着管理土地、矿产的行政职权,又全面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加快,土地、矿产资源所承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国土部门越来越成为腐败分子“攻击”和“涉足”的场所。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务犯罪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07.
新年寄语     
<正>龙腾虎跃,辞旧迎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全体员工向热情关照、大力支持我社工作的建设部门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08.
介绍郑日新教授治疗鼻槁的临证经验。郑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鼻,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因多由外感燥热邪毒,或素体阴虚脾弱引起,总以虚实夹杂为主,故治疗多以生津润燥为先、养阴清肺为本、补土滋金为要,分别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清肺汤加减,以及补中益气、四君、六君、异功诸方等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 O,属H2 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 w ( NaCl )/%]为1.05%~5.99%。δ18 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 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0.
Migr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y since mobility rose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has proceeded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Given the background of most studies focusing on migration in a particular period, there is a critical ne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migration. Using bicomponent trend mapping technique and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data during the periods 1985–1990, 1990–1995, 1995–2000, 2000– 2005, and 2005–2010 we analyze net-, in-, out-migration intensity, and their changes over time in this study. Stro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migration intensity were found in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and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migration intensity was also detected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1985–2010. Eight key destinations are mostly located within the three rapidly growing economic zones of eastern China(Pearl River Delt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and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mature, emerging, and fluctuant origins, while most key origins are relatively un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which are exactly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The results of bicomponent trend mapping indicate that, in a sense, the migration in the south was more active than the north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result shows the new changing features o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that Fan and Chen did not find out in their research. A series of social-economic changes including rural transformation,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labor market change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xplore China's future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