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81.
针对台风利奇马(1909),分析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HRES)对台风快速增强的业务预报情况,并基于CMA-TRAMS,从水平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参数化方案等角度设计并开展数值敏感性试验。CMA-TRAMS和HRES对“利奇马”增强具有一定预报能力,但对快速增强的速度预报明显低于实况,均不能满足24h和12h快速增强标准,可达到6h快速增强标准。CMA-TRAMS采用3km分辨率对“利奇马”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的预报效果优于9km分辨率,但未改进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采用3km嵌套9km的方案,模式对台风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明显提升。采用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强度、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总体优于YSU方案。海温参数化结合32层垂直分辨率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方案明显提高了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预报快速增强的频次、增强的最大速度更接近实况。分析表明,海温参数化方案使海气温差增大,在短时间内对大气、海洋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有明显影响,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和台风内核区的潜热通量加强使内核更暖湿、气压负倾向增大,是预报效果改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2.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CM3,由该模式模拟得到降水、位势高度场和风场,分析它的模拟性能。根据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敏感海区(西区)海温的负相关关系,设计了两组敏感性试验,讨论西区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确定性和可能的物理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当西区为冷水年(暖水年)时,华南降水偏多(少),长江中下游相对偏少(多),相关最好的地区是广东省,与诊断分析结果相符。海温对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大气环流场来实现的,因此,再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西区海温异常年大气环流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与CCM3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83.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澜沧江构造带南段的云县-景洪火山弧上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与中三叠世陆相火山岩系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文章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赋矿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对矿区内火山岩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细分为5个喷发旋回,9个岩性段(T2s3-1~T2s3-9),认为该矿床具有火山沉积-成岩成矿期和改造成矿期两期成矿作用,为陆相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火山岩成矿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岩性/岩相组合控矿特征,笔者综合认为该套火山岩系是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之一,进而初步建立了其与铜成矿的“时-空-成因”关系图。  相似文献   
584.
本文分析了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五层模式所模拟出的加热场及其分量场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日变化虽是加热场日变化的根本原因,但其本身的加热作用对总加热场的日变化无明显影响。平均总加热场、长波辐射加热分量场、对流凝结加热分量场和垂直湍流感热交换量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加热场的日变化自大气上部向下部逐渐增大,边界层中最大。白天平均总加热场及长波辐射加热分量场受海陆差异的影响十分明显,沿海岸线有加热率梯度大值带。白天平均总加热率分布与全天平均总加热率分布很相似,说明白天平均加热作用比夜间的要强。  相似文献   
585.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86.
杨航  吴鹏  张艳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管申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9-3819
滇中老街子Pb 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②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③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o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 (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87.
为探讨滇东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成因及其控矿机理,基于毛坪矿区内坑道和钻孔岩心的详细编录,开展了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和矿床精细解剖,总结了该矿床的“多层位”赋矿岩性组合特征。结果表明,除构造控矿因素外,“蚀变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特殊岩性组合是矿床“多层位”的主控因素之一,该岩性组合包括上泥盆统宰格组(D3zg)蚀变白云岩与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砂页岩遮挡层、摆佐组(C1b)蚀变白云岩与其顶部的绿色页岩遮挡层、上石炭统威宁组(C2w)蚀变白云岩(灰岩)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砂页岩遮挡层。研究认为,构造控制了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成矿的场所,而“多层位”的特殊岩性组合具有圈闭成矿流体的作用,同时也是成矿流体集聚的有利部位。构造运矿(液)、特殊岩性组合存矿是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的主要控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