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基于区域分割和编码的相位解缠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相位解缠的原理及干涉条纹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值自适应滤波,区域分割和编码的解缠方法。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4年24、25日的高空天气图、区域地面图和25日降雨当天几个时次的雷达回波图以及降雨前后的物理量场和单站要素等图表的分析发现,在当天白天的8h之内,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和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三支气流在南宁市附近相会是促发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动力条件,南宁站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为中尺度对流强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南宁市的地形,对南宁市的降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雷达在获取数字高程中的应用,在研究雷达成像余弦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利用余弦散射模型提取高程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区域增长的余弦散射单幅雷达测图的新算法。并以河北张北地区的ERS1卫星雷达影像为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速行类、迂回类热带气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这两种极端类型的气旋有如下差异:1影响系统云图特征的差异(1)热带辐合带速行类气旋,辐合带云系位于15~18°N范围内,而迂回类气旋则位于5~10°N范围内。(2)双台风结构速行类不存在双台风影响,而迂回类则多数受双台风影响。(3)副热带高压速行类副高晴空区宽广且稳定.而迂回类副高晴空区狭窄且大小及位置不够稳定。2气旋本身云状结构的差异速行类云团结构紧密,边界清晰,有明显眼型结构,而迂回类则相反。速行类、迂回类热带气旋的卫星云图特征对比分析@陈见…  相似文献   
15.
钱俊 《广西气象》1995,16(2):15-16
通过对1980 ̄1993年7、8月化北槽活动与广西强降水过程特征的统计分析,据西风指数确定环流背景,并得出过程结束类型,对预报服务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计算分析了1990-1999共10a 5-8月南宁市单站地面压、温、湿及探空各层风、温、湿等物理因子,通过逐步消空找到预报因子线索,进而分析得到对南宁市5-8月强对流暴雨预报指标,最后对预报因子指标简单投票方法集成,建立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预报系统,2004年试用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本站近十年来大雨及以上降水天气过程的EC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部分因子对预报南宁市大雨及以上降水有较好的消空作用。据此制作南宁市大雨预报系统,并给出南宁市大雨预报消空条件和2004年试用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西暴雨过程的V-3θ结构特征检验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见  钱俊  黄明策 《气象科学》2006,26(3):334-340
本文按溃变原理的非规则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广西1988~2004年290场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暴雨前12~36 h,各探空站的V-3θ结构信息图对锋面暴雨、锋前暖区暴雨、孟湾风暴暴雨、副高边缘暴雨和西南低涡暴雨等均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体现了共同的基本机制,并集中地表现为整体顺滚流、超低温和中低空的充沛水汽条件。经过历史检验和近两年的预报应用,已经作为转折性暴雨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并已投入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大雨以上强降水的V-3θ结构特征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8-2003年南宁市大雨以上强降水过程的V-3θ结构图,结果显示:降水前12-36h有95%的个例达到大雨以上强降水的前兆特征,就大气稳定度条件分析而言,这一结果已经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配合其它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的分析,对提高南宁市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以应用到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20.
0312号台风“科罗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312号台风“科罗旺”路径变化特点、造成广西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以及沿海强降水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后期贝湖低槽发展南伸影响了副高的稳定,同时南海高压减弱消失等原因导致了台风运动路径由前期偏南西移转为后期偏北西移;②台风穿过雷州半岛南部前后,副高脊线持续南压,使后期北抬的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台风中心涡度变化小、uv分量明显增大,是造成近海大风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③南海、孟加拉湾一带季风云涌与台风相遇是造成沿海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