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除雷雨大风外,新乡市大风主要是东,中路冷空气和少量的西路冷空气影响所臻。利用1979-1998年气象资料,寻找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模型。用Micaps上的资料自动作出分月24h有无大风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乡镇自动雨量站数据,结合太行山新乡段的地质结构,分析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建立了短期和短时预报模型,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夜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而引起.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均处在强上升气流区域的北部边缘,而不是强上升气流中.在θse陡立密集区有利于湿斜压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对流场进行尺度分离,有利于发现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对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夜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而引起。连续两夜出现的暴雨,均处在强上升气流区域的北部边缘,而不是强上升气流中。在sθe陡立密集区有利于湿斜压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对流场进行尺度分离,有利于发现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气象报文的编发质量和时效,研制了新乡市气象报文编发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气象报文数据库设计、智能语音报警、编发报文、查询报文4个功能模块.通过编发报文模块,预报员能迅速编写气象报文,并自动完成报文的上传和下发;系统具有一定纠错能力,还可对发出的气象报文自动登记备案.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2020年5-9月新乡市国家级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观测数据,对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过程发生前的环境背景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与局地地形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频次和极值雨强均呈现由西至东递减的趋势.短时强降水频次年变化差异显著,多的年份可达52次,少的年份仅3次,月变化呈...  相似文献   
17.
新乡2005年5月16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新乡市2005年5月16日发生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西南低涡、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共同作用造成的.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冷锋前部、低空急流前端.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9~1998年新乡高温天气资料,分析了新乡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寻找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Q矢量理论对2010年9月河南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湿Q矢量的正负散度区,分别对应下沉和上升气流区,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对应;利用850 hPa湿Q矢量散度纬向剖面图可分析出中低层低值系统的移动;Q矢量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对应,但其值与暴雨强度并非呈线性增长关系,其值逐日演变...  相似文献   
20.
马月枝  张霞  胡燕平 《暴雨灾害》2017,33(6):557-56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分布不均匀、致灾严重,属暖区极端强降水,500 hPa低涡和700 hPa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台风外围东南暖湿气流在太行山迎风坡(新乡西部)辐合抬升使特大暴雨区上空长时间维持深厚湿层,500 hPa低涡南压所携带的弱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在新乡上空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00 hPa显著分流区“抽吸作用”、太行山地形抬升和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使新乡上空出现深厚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华北中南部大范围高湿环境、深厚暖云层和湿层以及异常偏低的自由对流高度和抬升凝结高度与中等偏强的对流有效位能,是导致新乡高降水效率的有利条件;新乡强降水中心由2个孤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造成,其系统内部若干低质心对流单体则由太行山东侧山前长时间维持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映出低质心暖云降水回波特征,强回波列车效应明显,新乡特大暴雨由积云(对流)为主的积层混合降水回波长时间滞留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