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福建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统一处理了福建GPS网1995~2003年期间5期的观测资料,采用两个平差方案获得了两组站速度结果,两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显示:福建沿海地区相对于欧亚板块具有一致的SE向运动,运动方向与该地区NW向断裂带走向和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在长乐-诏安和政和-海丰两条断裂带南北两段形变速率较大,在闭锁的中段形变速率很小;长乐-诏安断裂带呈右旋活动状态,沙县-莆田-南日岛断裂呈左旋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22.
地下水溶解气数字化观测程控定量自动脱气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适于与气体自动观测仪器配套、应用于地震地下水前兆数字化观测的定量自动脱气装置。该装置根据气体溶解平衡原理设计而成,采用了交联双循环技术,由单板机实现程序控制,可利用连续流经该装置的被测水样,周期性制备定量体积的与被测水样具有确定浓度关系的气态样品,供气体自动观测仪器进一步测量,并按照给定的理论公式,对被测水样中相关溶解气的真实浓度给出精确的定量表达。专门设置的“稳压功能”和“除水功能”使该装置具有较稳定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3.
杨琳  钟保粦 《广西气象》2007,28(3):18-19,32
以具有明显热岛效应的城区气温来划分的四季只能代表城区,划分郊外的四季时应剔除各时段的城市热岛效应值,剔除各时段的城市热岛效应值后计算出来的四季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又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4.
闽江流域主要地类变化及其若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反馈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建设用地、林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趋于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流失程度加重。对此,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人口增长幅度下降,建设用地增长较大,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林种结构产生变化,耕地被占用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保护了耕地。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比分析了深圳、香港等地的雨量、气温变化趋势,得出年雨量、年平均气温升降趋势较为相似。又利用和澳门的年平均气温、年雨量较接近的情况,延长深圳气候资料,寻出5年、10年的变化规律并对深圳市2000-2029年各时段的年平均气温、雨量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6.
根据地震前兆的“应力-应变原理”,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是其孔隙度发生变化”的结论,进一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定律推导得出,饱和含水层井孔在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与该井孔静水位之差或二种不同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之差ΔH,可以相对量度饱和含水层岩体孔隙度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对量度岩体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可作为一项新的地震前兆指标。据此设计了一种以“井孔ΔH指标”为观测对象的新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理论分析得出,ΔH指标仅对地下深部岩体应力-应变的变化信息敏感,对非应力-应变因素和地表干扰不敏感。已有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具有抗干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性。距离实验点400km的2002年3月31日台湾花莲海外7.5级地震为ΔH指标的可行性实验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7.
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保粦 《广东气象》2002,(Z2):26-27
本文以厄尔尼诺现象为气候背景,对深圳市1953年~2000年的各年进行分类,并利用分类及对海水异常冷、暖现象有密切关系的太阳黑子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面积指数等对是否出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28.
深圳的城市热岛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钟保粦 《气象》1996,22(5):23-24
通过全球气候增暖和深圳气象台气温急升等事实,探索因观测环境急剧改变而又缺乏对比观测时,台站所在地城市化后的增温及“热岛效应”等情况。从而得出气候增暖和城市热岛效应场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具有明显的昼夜差别,且晚间远比白天明显。  相似文献   
29.
深圳市由一个边题小镇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由于市气象台处于城市的中心区,故其观测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测环境的急剧改变,究竟气温、雨量等气象要素有何变化?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是否日趋明显?本文根据深圳市气象台(前身为宝安县气象站)1953~199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作统计分析。l气温深圳年平均气温为22ZC,最高为23.4C(1991年),最低为21.5℃(1976年);年际差异较大。若以年代距平进行比较,则50~70年代均为负距平,80年代起为正距平;其中1986~1992年为十0.65C。日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30.
???????????GPS????1995???????????????6???????????????????GPS?λ??仯????????仯????????У???????1999??9??20???UTC????弯??Ms7.7???????2001??12??18???UTC????????Ms7.6??????????GPS??????????????????λ??????????????????????????????????С???????Ms7.7???????????GPS????????????????????λ???????????????????????????????????????????????????1997??2001????????????????仯???????????????????????????7??????????????????????????????γ????????£????????????????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