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1.
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般特点相一致;“碧利斯“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演变有关;“碧利斯“造成的江西暴雨落区,与辐合上升运动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对应较好,并与台风不对称环流、地形、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有关;暴雨与湿位涡呈反位相相关,且在暴雨较强时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置特征;(2)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强冻雨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候(旬)增温特征.当前期平均温度极大值和平均温度值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极易出现持续性冻雨天气过程,72%以上的强冻雨天气过程与此相关;(3)18次强冻雨天气过程都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4~5℃,最大10℃,同时地面温度在0℃以下或接近0℃;(4)700~850 hPa平均温差图上有3个温差中心,表明700 hPa高度上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存在,89%的冻雨天气过程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区域性雾过程2007年1—3月,江西省出现区域性雾(全省1 d内15个以上站出现雾)的日数共有13 d,较常年同期偏多(表1)。2月23日的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共52个站出现雾。其中大雾17站,浓雾24站,强浓雾2站。  相似文献   
15.
1暴雨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3d区域性的暴雨日(10站以上):9月2~4日的连续暴雨,是由于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其中庐山连续2d出现特大暴雨,1d大暴雨,为历史罕见(表1)。全省有16个县市日雨量创9月同期新高。其中庐山、瑞昌、星子3县市日雨量为历史新高。过程累积雨量有66个县市≥50mm,31个县市≥100mm,14个县市≥200mm。其中以庐山940mm为最大,瑞昌428mm次之。2强对流天气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表2)。这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均系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日期雷雨大风强降水中心强度主要落9…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4日—8月11日,“碧利斯”、“格美”、“桑美”3个台风先后进入江西,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和T213资料,对这3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使得各台风路径变化不同。由于“碧利斯”登陆后与强西南季风结合,造成“碧利斯”暴雨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均强于“格美”和“桑美”,从而使“碧利斯”暴雨的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格美”和“桑美”。  相似文献   
17.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7年4—6月江西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日有4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5月31日—6月2日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短时雨强大,其中于都县铁山垅6 h最大雨量达193.2 mm,局部地区出现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