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露天地下开采隔离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小明  李夕兵  郭雷  高峰 《岩土力学》2007,28(8):1682-1686
露天地下开采隔离层稳定性分析是矿山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大宝山矿露天地下开采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隔离层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空区顶板的拉应力是关系隔离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隔离层的安全厚度数值计算,与5种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综合求和归一法数据处理和多项式数值逼近得到了不同空区跨度与隔离层安全厚度关系。结果为露天地下开采隔离层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补充,也为矿山设计隔离层厚度提供了参考,对指导露天地下开采安全生产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了讨论大气对非刚体地球章动周年和半年项的贡献,本文将大气有效角动量(1980.0~1998.33)从地面参考系转换至空间参考系得到大气的天球有效角动量CEAM,低通滤波后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得到顺、逆向周年和半年项的振幅估计。  相似文献   
73.
根据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在黄海进行的57个站位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群落聚类、优势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7种,其中夏季67种,冬季76种。该海区夏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在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口附近海域,冬季分布在黄海暖流主轴部分。根据各站位的地理位置和浮游动物相似程度,对黄海浮游动物Cluster聚类和MDS多维定标分析,将夏季划分为4个群落,将冬季划分为3个群落。共计有8个优势种类,夏季的优势种多为桡足类,冬季除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优势度占绝对优势外,其余优势种的优势度较为相近。将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得出:温度、盐度是影响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4.
根据2015—2016年夏、冬两季渤海-北黄海2个航次21个站位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现场环境参数,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冬两季共有浮游动物81种/类,其中夏季渤海57种、北黄海45种;冬季渤海30种、北黄海39种。夏冬两季在两个水域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强壮箭虫、桡足类无节幼虫和桡足幼体。渤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858.01mg·m~(-3)、6 310.82ind·m~(-3)和2.994;冬季分别为237.89mg·m~(-3)、264.36ind·m~(-3)和2.591。北黄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772.23mg·m~(-3)、4 343.44ind·m~(-3)和2.64;冬季分别为257.52mg·m~(-3)、1 024.56ind·m~(-3)和2.23。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夏季分为3个群落,冬季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和浊度。  相似文献   
75.
四溴双酚A (TBBPA)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以及沉积物中。本研究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模式生物,以1/10 96h-LC_(50)为实验浓度,研究了饵料暴露和水体暴露两种暴露方式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暴露方式下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虫变态率均在90%以上(P0.05)。水体暴露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发育和生殖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0.05),而饵料暴露组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虫发育至成体的时间、第一只挂卵雌体出现的时间以及产卵量均受到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TBBPA能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发育繁殖产生影响,暴露方式会影响其毒性效应,日本虎斑猛水蚤更易受到饵料中TBBP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古构造圈闭与拜城凹陷烃源岩生烃期匹配良好,形成的油气藏大部分在后期保存良好,盐上圈闭可能形成油藏,盐层内部圈闭可能形成油藏、气藏或油气藏,在较厚盐层之下的圈闭可能会形成气藏。克拉苏构造带古构造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以及拜城凹陷的主要生油期匹配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但是库车组沉积末期—第四纪构造破坏严重,油气藏经受构造调整、破坏和再分配形成残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此时正处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期,可以在盐下形成大量气藏。  相似文献   
77.
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车坳陷西段地区发育有巨厚膏盐层,喜马拉雅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天山造山带大幅度向南挤压,造成大量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地层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所以在计算该区域地层向南推覆的总距离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剖面技术所恢复出地层横剖面上的缩短量,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膏盐层塑性流动所造成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本文综合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求取了该研究区域的地层缩短量(24.5km)及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3.969~14.727km),从而计算出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为18.5~39.227km。  相似文献   
78.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INTRODUCTIONMarinehedsresultinginenomouslossestousuallyPOpulousandeconondcallyde-veloPedlowandcoastalandestUdrineregi0nsareforngseriousattenti0n.msarticlediscussesP0ssiblepreventivemeasaresagainstInariflehazaIdsbasedonacasestUdyoftheestUedesoftheChanaiiangffiverandQiantanffiver-ThesetwoareasoftheChanaiiangDeltaareboicalofc0astalregionsfreqUenilysufferingfromdrinehazanls,andarethemostsociallyandeconondcallydeveloPedregionsinChina.Theirinhabitantshaveahist0-ryofmorethanathouSandyeare0…  相似文献   
80.
以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 (Pseudoalteromonas sp.strain No. 2 72 )分别降解均聚古罗糖醛酸(PG)和均聚甘露糖醛酸 (PM) ,经 Bio- Gel- P6和 POROS- HQ2 0分离得到 2种三糖纯品 ,经 ESI- MS,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1 H- 1 3 C HMQC确定其结构为 Δ4,5-古罗糖醛酸 - α(1→ 4 ) - L-古罗糖醛酸 -α(1→ 4 ) - L -古罗糖醛酸 (简写为Δ GG)和Δ4,5-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ΔMM) ,为进一步从事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