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59篇 |
海洋学 | 56篇 |
天文学 | 108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2.
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川西前陆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育上三叠统巨厚的煤系烃源岩,以生气为主,并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目前的气田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沟通下部烃源岩和上部储集层的隐伏断层以及储集条件的控制。川西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等特点。来自上三叠统煤系源岩的天然气聚集主要在燕山期,形成原生气藏或下生上储型气藏;后经过喜山期的逆冲作用,对浅层储集层进行改造,产生的断裂沟通深部气藏与浅层圈闭,在对深层(主要在上三叠统)原生气藏进行改造的同时形成浅层(侏罗系)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23.
克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4)
已有近50年地热区域供暖经验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市是世界闻名的无烟城市,现市区10万居民和郊区3万多居民全部采用地热供暖,共有5个地热田服务于市区供热,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远在27km外的热田向市区输水,以绝热 相似文献
24.
25.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26.
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用两种方法:Hermite多项式、Legendre多项式和Fourier级数表示的地和无限圆法推导了FK4相对于FK5的系统差,并指出由两种方法推算的这种系统差的差值在30年内明显地随时间而变化。最后,讨论了这种星表系统差对我国综合时间系统内世界时和极点坐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Fault Characteristics in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the authors found that abundant thrust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 (龙门) Mountain thrust belt.These fa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these faults can be graded into primary fault,secondary fault,third-level fault,and fourth-level fault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 and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Each thrust faul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econdary faults,such as Qingchuan (青川)-Maowen (茂汶) fault zone is composed of Qiaozhuang (乔庄) fault,Qingxi (青溪) fault,Maowen fault,Ganyanggou (赶羊沟) fault,etc..The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 experienced early Indosinian movement,Anxian (安县) movement,Yanshan (燕山)movement,and Himalayan movement,and the faults formed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相似文献
30.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