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基于三线阵航天遥感影像的DEM自动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三线阵立体影像在提取3维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文中利用MOMS-02前、后视影像对基于三线阵航天遥感影像的DEM自动生成进行了研究与试验,主要内容包括三线阵航天遥感影像的外部定向、数字影像匹配、DEM自动生成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方法用于DEM自动生成可以取得较高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42.
康乐县地处甘肃东南部,位于洮河流域下游,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康乐县境内的20条典型泥石流沟为例,选定10个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做出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的泥石流沟多达11条,占到总数的50%以上,建议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43.
尖峰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南部,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发育了A、B、C、D、E5套地震层序;盆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平面上断裂展布方向主要有NE向、近EW向和NW向三组,断裂可分为正断层及平移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古新世—始新世为盆地形成时期即断陷阶段,盆地内部充填了大量河湖相沉积。渐新世—中中新世为盆地发展期即坳陷阶段,盆地沉积类型由陆相逐步过渡到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中中新世末期,盆地相对隆升,部分地区遭受剥蚀。晚中新世—全新世为区域沉降阶段,盆地及其围区以稳定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为主。盆地早期河湖相、三角洲相沉积分布范围较广,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500m,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盆地储盖条件良好,油气运移条件良好;尖峰北盆地具备较好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44.
45.
柏道远  李彬  金华  曾广乾 《地质论评》2023,69(1):88-112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笔者等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区域构造事件研究成果,厘定了龙山金锑矿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上古生界中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奥陶纪末—志留纪NW向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向挤压、晚三叠世SN向—NNE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向挤压、白垩纪区域NW—SE向伸展和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6期主要变形事件;(2)上古生界中NE向褶皱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EW向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NNE向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龙山穹窿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NE向复背斜与晚三叠世EW向复背斜的叠加;(3)两期复背斜核部因应力集中而更易形成导矿、容矿断裂,加之穹窿构造常伴随隐伏花岗岩体,导致龙山金锑矿定位于龙山穹窿的中部。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两期复背斜相关的NE向和EW向隐伏逆冲断裂;容矿构造为中三叠晚期形成的NWW...  相似文献   
46.
林艳  陈军  金华 《测绘科学》2015,40(4):38-42,52
针对几何图形变化对时空变化进行描述研究中较少考虑形状、结构等空间形态特征在变化语义描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该文针对河流要素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7个形态特征描述子,并基于此给出河流形态特征变化的基本类型库,通过构建形态特征变化与几何变化间的映射关系,从语义层面解释了几何变化在现实世界中代表的意义,为时空变化描述和时空分析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7.
利用运十二飞机在2012年冬季广西南宁地区开展的12架次层状暖云微物理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和观测结果表明,层状暖云垂直方向分层显著。存在逆温是典型宏观特征,降水云基本都为多层逆温,逆温位置主要出现在云顶附近。云滴平均浓度为652±607个/cm3;无降水云比降水云云滴平均浓度略大,分别为678±348个/cm3和615±363个/cm3。平均液水含量为1.03±0.73 g/m3,其中降水云远大于无降水云,分别为1.3±0.9 g/m3和0.88±0.6 g/m3。平均有效直径为18.2±5.6 μm,降水云略大于无降水云,分别为19.4±5.0 μm和17.3±6.0 μm。垂直分布上,云滴数浓度在接近地面的下层云中最大,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云底,且随高度一般呈现递减趋势。云滴谱分布显示在6.5 μm出现次峰值。降水云中大云滴主要出现在接近地面的下层云中,而无降水云中几乎没有观测到大云滴。   相似文献   
48.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西段的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大型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多道地震资料并结合周边地区地质特征对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在研究区内识别出8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地震剖面振幅旋回性变化,将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划分了3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并进一步论述了各层序的顶底接触关系、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厚度、层速度及砂岩含量等。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5类典型的地震相:平行-亚平行相、楔状发散相、前积相、杂乱相及水道充填相。在地震相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层序沉积特征和沉积发育史的分析,认为始新世研究区呈现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特征;渐新世,盆地遭受海侵,研究区接受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早中新世,盆地中部沉积大规模半深海相沉积;中中新世末海平面出现下降,陆坡半深海环境的范围有所减小,西沙海槽浊积水道的雏形形成;晚中新世之后,研究区进入稳定的区域沉降阶段,主要发育了一套半深海-深海相泥岩沉积。此外,由研究区南北缘隆起区提供物源在层序内部还发育有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由地形高差控制作用在陡坡带或断层下降盘还形成了斜坡扇、浊积体。  相似文献   
49.
福建顺昌仁寿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 《福建地质》2010,29(3):183-188
顺昌仁寿铅锌银矿贮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变质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50.
利用云和降水探测设备(DMT-PMS)对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分析发现CAS(云及气溶胶粒子探头)在该弱降水云中测得的云粒子平均浓度大于FSSP在其他地区层状云中所测平均值,CIP(二维云粒子图像探头)与2D-C及2D-GA2所测冰晶粒子平均浓度接近,PIP(二维降水粒子探头)与2D-P所测降水粒子平均浓度相当。观测发现云区雪晶浓度与冰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冰晶浓度〈10^4个/m^3时,雪晶、冰晶浓度之比与冰晶浓度为负相关关系;在冰晶浓度〉10^4个/m^3的时刻,雪晶、冰晶浓度之比不因冰晶浓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为-10~-12℃的云区云水条件丰富,有较多的冰晶在该层孕育;降水粒子在温度-7~-10℃的云区生长。温度为-5~-7℃的云区云水不丰富,降水粒子蒸发变小;温度为-4~-5℃的云区仅有少量的降水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