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朱巍 《地质与勘探》2024,60(1):113-120
本文就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从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借助土壤温度的测试和地层冷热平衡的监测,分析在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热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污染等问题。研究认为长期利用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系统,如设计不合理或地下水回灌率低,将破坏地层的冷热平衡。北方地区供暖期大于制冷期时,地层温度将逐年下降,N2O和CH4会集中释放,造成生物生长速度缓慢。地下水源热泵运行时,如地下水回灌困难,将导致地下水资源浪费、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路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供暖期、制冷期运行时间差别较大时,将导致地下水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降解,间接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抽取、回灌地下水的过程会造成空气中的氧气随之溶解于水中,导致地下水质的变化。通过分析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可为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2.
泰安市山丘区地下水找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秋至2011年春,泰安市长时间无有效降水,遭遇了秋冬春三连旱,气象干旱达百年一遇。为此,泰安市政府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和驻泰地勘单位开展抗旱找水定井打井工作,笔者所在单位被指定为泰安市抗旱找水定井单位。根据此次找水定井实践,结合泰安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泰安市山丘区地下水找水方向,供同行在泰安市山丘区找水定井时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85.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农业综合损失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利用遥感、气象和地理信息数据与技术建立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等4个因子的风险指数和模型,基于4个因子建立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GIS平台下计算了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格局模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复杂性,全区并不一致,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从西南到东北依次增加。随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的变化,干旱灾害风险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格局。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主要受复杂地形和多样气候带的影响,还受植被盖度、农业经济水平、土壤状况等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喀斯特地貌和相对薄弱的抗旱能力也使得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大量钻孔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城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城市恒温带特征。全区地下水恒温带深度平均深度24.8m,温度一般15.5℃~17.5℃;冲积平原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浅、温度最高,内陆河谷盆地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深、温度最低。近山前地带基岩浅埋区,地温梯度低;沿深大断裂带和构造隆(凸)起区,地温梯度高;济源—商丘断裂的新乡—延津段、内黄凸起和通许凸起地温梯度高。通过分析地温增温率特征和地温恢复能力,得出颗粒越粗地温恢复能力K值较大,富水性越强、水力坡度越大K值越大。对影响浅层地温场的多种因素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温场受城市、人类活动、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埋深、构造、地下水补给、排泄等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7.
为揭示柴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以及对阿尔金山前东段岩浆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XPF)等方法对柴北缘冷湖地区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冷湖地区玄武岩结晶年龄为(282±3) Ma,为早二叠世;岩石具有低Si、K,高Ca特征,属中钾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相对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Eu弱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特征。模拟计算显示玄武岩源区主要组成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有20%±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冷湖地区玄武岩应形成于岛弧环境,限定了柴北缘晚古生代古特斯洋的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88.
三河尖矿冲击矿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明华  安里千 《岩土力学》1997,18(A08):97-100
采用试验测定,数值计算,力学机理分析等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河尖矿发生冲击矿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9.
新疆轮台两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9月23日与2000年10月3日在新疆轮台东北相继发生了M5.1、4.7级地震,两次地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都相断出现了不少前兆异常,但两次前兆异常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对异常形成的机制、异常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0.
平凉地区是甘肃省主要冬麦区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在250万亩以上,约占作物总面积的50%。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冬麦产量低而不稳,历来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1985年以来,我们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从气象角度探讨了全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些方法。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