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2017—2022年江苏徐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数据研究作物品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管理措施均相同条件下,气候变暖对半冬性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为0.1~1.7℃。平均气温升高对冬小麦产量结构造成影响,平均气温每升高1℃,冬小麦穗粒数减少14.7%;平均气温升高对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籽粒品质。平均气温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72(达到0.01显著性水平),与脂肪含量相关系数为-0.52(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此外,气温升高对16种氨基酸中的14种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负面影响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夜间最低气温升高,冬小麦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冬小麦同化作用和有机物积累;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开花期到成熟期高温热害增多,影响冬小麦生理生化过程,特别是限制了冬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合成。  相似文献   
102.
近地层大气臭氧对作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地层O3浓度增加对作物光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利用TE-49C型臭氧自动观测仪对常熟农田上方O3浓度进行了逐时测定,同时利用OTC-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测定了不同O3浓度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O3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数值机理模式,模式分辨率达到瞬时时间尺度,空间积分采用Ross方案,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准确度.对O3浓度观测表明:O3浓度逐时值变化在0~160×10-9之间,相比之下日平均值变化较小,仅在5×10-9~60×10-9之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上方O3存在三种典型日变化形式:高浓度单峰型、高浓度多峰型和低浓度平缓型.数值分析表明:全晴天状况下高浓度单峰型对光合作用日总量影响最大.数值敏感分析表明:O3浓度和辐射同步变化时,随着日总辐射量的加大,臭氧浓度增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强.全生育期积分表明:水肥适宜时,由于O3影响冬小麦光合总损失量约为9.22%.  相似文献   
103.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影响的试验资料,详细分析了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对大豆叶片和总生物量的影响情况,并对大豆总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大豆全生育期将缩短,3叶和分枝的DVS值变大,而结荚和鼓粒的DVS值变小;总生物量和绿叶重增加显著,但在同一个DVS值时,绿叶率(GR)、黄叶率(YR)的差异不明显;大豆的总生物量变化均遵循自然增长曲线,且处理和对照有极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总生物量的积温当量提高,并且使大豆总生物量的最大积温当量出现的时间推迟,有利于植株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4.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建平  高素华 《气象学报》2003,61(4):501-506
文中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气孔形态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使气孔密度增加,上表皮的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开张度随土壤湿度下降而变小;气孔导度与土壤湿度呈指数相关,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呈指数减少。随土壤湿度的改变小麦的生理过程也发生改变,蒸腾速率随土壤湿度下降呈指数减小。并研究了土壤干旱对叶绿素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与脯氨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开茂水库区岩溶发育十分复杂,发育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和规模上具有差异性,在时间上形成多期次岩溶,众多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准确、完全地查明库区岩溶现象,几乎不可能,建议在重点处理已经查明的岩溶通道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工作量,待水库蓄水后,根据蓄水后实际情况,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局部、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106.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北地区100个气象台站1971-1990年气象和产量等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适应性,并计算了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部平原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区内都是较高或最高的,而50°N以北的北部地区和东部长白山天池附近,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区内最低。最后,用线性规划对东北地区部分县的主要农作物结构提出了调整意见。理论分析结果:结构调整更有利于农作物高产、稳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07.
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建平 《地理研究》1992,11(1):56-62
本文在介绍了气候变化对生态和农业的影响基础上,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00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根据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得出了计算粮食产量相对变率的公式。并计算了当年平均温度变化1℃、2℃、3℃,年平均降水量变化10%、20%、30%情况下的粮食产量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108.
气候变化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象》1994,20(1):30-33
分析了我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点近40年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50、60、70、80年代距平场变化,并讨论了“暖干型“、“暖湿型“、“冷湿型“、“冷干型“气候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东北春玉米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以观测年份较多、观测地点较广为原则选取4个春玉米品种,分别为东农248、龙单13、四单19和丹玉13,利用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判断4个玉米品种的相对熟型并对沈国权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参数拟合,讨论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品种熟型的关系,对NLM进行有效改进及验证。结果表明:4个春玉米品种NLM均不存在无效参数,参数K与参数Q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K可能仅是一个统计参数,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积温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模型参数Q与多年站次平均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积温意味着不同的玉米品种熟型,说明Q与玉米品种的熟型有关,将模型参数Q和K用反映玉米品种熟型的参数(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表示,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通用积温模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0.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初征  郭建平  赵俊芳 《地理学报》2017,72(7):1248-1260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输出的东北地区IPCC AR5提出的低辐射和高辐射强迫RCP_4.5(低排放)、RCP_8.5(高排放)情景下2005-2099年气象资料,通过与东北地区1961-2010年91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同化,分析了历史资料(Baseline)、RCP_4.5、RCP_8.5情景下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年均温度空间分布自南向北降低,未来各地区温度均有升高,RCP_8.5情景下升温更明显,Baseline情景年均温度为7.70 ℃,RCP_4.5和RCP_8.5年均温度分别为9.67 ℃、10.66 ℃;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一致,具体≥ 10 ℃初日提前3 d、4 d,初霜日推迟2 d、6 d,生长季日数延长4 d、10 d,积温增加400 ℃·d、700 ℃·d;水资源稍有增加,但不明显。② 历史增温速率为0.35 ℃/10a,未来增温速率最快为RCP_8.5情景0.48 ℃/10a,高于RCP_4.5的0.19 ℃/10a。21世纪后期,RCP_8.5增温趋势明显快于RCP_4.5,北部地区增温更加速。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具体空间分布有所不同。生长季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东部地区降水增加,西部减少。未来东北地区总体向暖湿方向发展,热量资源整体增加,但与降水的不匹配可能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