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呼伦贝尔辉河湿地萎缩成因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阐述湿地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及辉河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现状,根据1980-2006年2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着重分析辉河湿地近年来面积萎缩的成因,主要是气候影响和人为因素等,并提出保护辉河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2.
基于三维网格模型数据和三维点云模型数据正逆向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三维网格模型提供模型结构、语义和几何等方面的先验知识,指导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建模等逆向处理,可极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基于以上思路,本文提出了首先基于混合聚类的网格模型初分割,然后以模型的这种先验信息指导点云数据进行精细分割的算法。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实现和数据实验,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3.
李冠东  张春菊  王铭恺  张雪英  高飞 《测绘科学》2019,44(4):116-123,174
针对基于人工提取特征的传统分类方法无法有效表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层语义信息,且需要大量高质量训练数据,而带标签样本数据匮乏的问题。迁移学习运用已有知识对不同但相关领域问题进行求解,可有效解决目标领域中仅有少量标签样本数据的学习问题。该文提出利用迁移学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高分影像场景分类。首先,基于ImageNet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Inception-v3模型提取高分影像数据的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数据训练一个新的单层全连接神经网络,经少量带标签影像场景数据训练后得到最终分类结果。该方法在UC Merced、AID和Wuhan 7类场景影像数据集上分别取得99%、93.3%和96.6%的准确率,相比已有方法,有效提高高分影像场景分类精度,同时说明知识迁移在高分影像场景分类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4.
香港九龙复活破火山的鉴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主城区座落在香港岛一九龙地区的九龙花岗岩体上,该花岗岩体平面形态呈直径约11km的圆形,周边火山岩群山环绕,构成特殊的圆形盆地地貌,以往曾有人认为是陨石坑。笔者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地貌形态实为大致以尖沙咀为中心的一个大型晚中生代复活破火山机构,九龙花岗岩体为破火口塌陷后侵位的中央侵入体,周围火山地层产状围斜内倾,发育环形断裂(主要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放射状断裂,具典型复活破火山特征,可称之为“九龙复活破火山”。  相似文献   
195.
实现文本中地质信息的结构化抽取、语义解析、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图谱构建,将为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无论是采用传统统计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地质信息语义解析均需要已标注的语料库的支持。特别是,地质信息的文本描述具有领域性特征,无法通过通用自然语言语料迁移实现。因此,不同层次的地质信息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成为地质语义信息解析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中文文本中地质语义信息描述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地质实体的时空和属性描述特征出发,清晰表达地质实体的各种语义关系,制定了中文文本的地质语义信息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自主研发了“交互式地质语义信息标注工具”,解决了传统人工标注存在错误率高、重复工作量大等缺点,以矿产资源的中文研究文献和报告为数据源,构建了大规模地质语义信息标注语料库,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相关标准和规模化标准数据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6.
利用常规观测、NCEP再分析及FY-2G TBB等资料,对贵州2020年1月24—25日的冰雹、雨雪共存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复杂天气主要由南支槽前强上升运动把低空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强迫抬升至-10℃以上,前期能量集聚使得大气不稳定度迅速加大,滇黔静止锋触发贵州南部不稳定能量释放,共同造成了此次天气。(2)冰雹是由高架雷暴造成的,暖湿逆温层、强垂直风切变、强不稳定层结和合适的温度垂直分布是发生强对流的主要原因。(3)冷锋及深厚南支槽是降雪发生的主要环流形势,中层水汽辐合的强度及厚度不断增长、槽前动力抬升使得水汽伸展到-10℃以上,配合气温不断下降共同造成了暴雪天气。(4)贵州西部较充沛的外部水汽输送为降雨提供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有效叠加及典型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大降水强度。(5)强上升运动在降雪前8 h出现、涡度平流在降雪前24 h出现跃增,低层辐合的强度大于高层辐散;较之冰雹、暴雪区,大暴雪区饱和区伸展更高、上升运动更强、涡度平流更强,但水汽辐合稍弱;大暴雪区表现为稳定的低冷高暖,冰雹区、暴雪区则表现为由低到高的"冷—暖—冷"结构。(6)降雪区TBB纹理较均匀,大部在-20~-32℃,TBB低值区对应降雪强度较大,降雪最强时段TBB达-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