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45篇
  1976年   66篇
  1975年   41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我队杉桥勘探区的三迭、侏罗纪的煤层是高灰份,低变质程度的高阻煤层,煤层灰份一般在30—45%之间,而顶、底板岩石和煤层夹石大都是含炭量高的炭质泥岩,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同时,煤层结构又极其复杂,有时厚度为数十厘米至数米的煤层,由几个至几十个分层组成,煤分层和夹石的厚度最小者仅2厘米左右,一般为0.1至0.5米。而常用的电阻率和伽玛伽玛测井方法,仅能分辨0.2米以上的煤层和夹石,且介面不够清晰。故往往造成很大的解释误差,对煤层难于作出正确的评价。《煤田地质情报》1975年第一期介绍了国外研究复杂煤层的微聚焦电极系测井法。我们引用这一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在部份地方作了一些改革。前后共在十多个钻孔中进行试验,结果证明,分层效果良好。曲线基本形态与电阻率、伽玛伽玛相吻合,在电阻率和伽玛伽玛曲线上有夹石显示而无法分层的地方,微聚焦电流曲线呈现清晰的界面,最薄至2厘米的煤层也有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95.
中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观测大地热流的方法和仪器, 其中包括在钻孔中测定温度的半导体热敏电阻井温仪和在室内测定岩芯标本热导率的装置.给出了最近几年在华北地区11个地点的16个钻孔中取得的温度和热导率数据以及计算热流值的结果.初步讨论了热流值分布与本区复杂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如中国北部及东部地区热流值与世界同类型地质单元相比较具有较高值和较大分散性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96.
福建省下二迭统龙岩组分布广、厚度大、层序全、化石丰富,是华南地区下二迭统发育较典型的含煤地层,研究该组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华南地区同时代含煤建造和古地理变迁的研究,开展找煤工作,都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是在我省煤田预测工作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所以应该说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高频多普勒台阵、TEC台阵和加密频高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日环食的电离层效应,简要地讨论了光食过程的电离层变化,着重研究了食后电离层扰动以及这种效应的高度演变和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高度上电离层的光化过程的弛豫时间不同,光食效应有明显的高度差异;2.食后出现了电离层行扰,这种扰动的特性随高度变化十分复杂,但不同高度上扰动的水平传播方向都指向日食中心带.这种扰动的激发源不在环食中心带内,它的激发可能与日食时大范围的大气冷却收缩所引起的低层大气运动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