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丰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谢特点,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建立以人体舒适度为核心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刘梅  刘永裕 《广西气象》2006,27(A01):100-102
对太空莲1号、3号、36号的平行观测及各示范点的对比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太空莲在当地引种的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冬季路面结冰天气标准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梅  尹东屏  王清楼  高苹 《气象科学》2007,27(6):685-690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1984—2003年20 a 110个降水结冰样本当日温度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南京地区结冰时间变化和各影响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对结冰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因子;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探讨了南京地区结冰预报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的预报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orrman提出的路面打滑分类,结合南京地区具体情况得出了南京雨雪天气路面结冰的类别、标准和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梅  刘永裕 《广西气象》2007,28(A01):90-91,94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境内峰峦迭障,山岭连绵起伏,呈现大丘陵地形地貌,山高达800-1000m。三江属人多地少县份之一,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达77.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以林业生产为主。油茶种植也是当的主要林业生产之一。下面就三江气候资源及地理资源对油茶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0年江淮地区入梅日预报偏差情况,利用2010年6—7月高低空实况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入梅前后湿度、经向风、地转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并结合1985—2005年21 a历史平均状况和近几年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江淮地区入梅前后气象因子变化的规律性、普遍性,丰富了江淮地区入梅预报着眼点。研究发现:有些年份地转西风急流从30°N以南北跳到30~37.5°N区域,对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且其稳定维持,有利于江淮梅雨期降水的持续。70%湿度区北跳到30°N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对江淮地区入梅日的预报和梅雨期长度有着较好的指示作用。在30~35°N区域内v850 hPa-v200 hPa风速差值的突然增大和江淮地区入梅有着较好对应关系。这为梅雨的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SAL定量降水预报检验方法,对2017年梅雨期一次区域性极端降水过程EC-THIN、RIOF、NCEP、CMA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从结构、强度和位置3个方面进行检验对比,同时对72 h内各模式降水预报稳定性开展检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降水预报误差成因。分析发现:(1)在降水分布上,RIOF、EC-THIN和CMA预报的雨带走向与实况基本一致,NCEP预报主雨带范围偏大,暴雨区偏东;(2)雨区结构上RIOF和EC-THIN把握较好,NCEP和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较好,位置预报上各家误差均较小,其中CMA误差最小;(3)EC-THIN和NCEP在结构、强度和位置预报上均有较好的稳定性。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稳定较好,位置预报上调整较大。RIOF在降水结构预报上稳定性较好,落区预报上变化幅度较大;(4)降水预报误差根本原因是由系统预报误差而形成,系统强度、位置、移动直接影响着降水偏差。垂直物理量的预报偏差对降水时段、加强、强度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副热带高压自身变化周期和形态结构对入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梅  韩桂荣  张备  金小霞 《气象科学》2013,33(4):430-435
针对2010年江淮入梅预报出现偏差情况,利用2008、2010、2011年降水实况资料和6-7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预报出现偏差的原因,讨论了副热带高压水平移动和垂直结构对降水落区的影响,分析了局地入梅的预报方法和参考指标.研究发现: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南亚高压的自身双周振荡规律在预报中不可忽略,在对大尺度系统和较长时间系统的变化判断时,高层系统的预报可信度可能更高.另外,在对梅雨预报时,副高垂直结构的变化对降水落区有一定影响,当500 hPa副高脊线越过20°N,副高脊线自上而下向南倾斜时,底层脊线在20°N以南,不利于江淮地区降水发生.副高上下结构垂直度较大时,利于降水落区北移.副高西脊点自高空到低空呈自西向东倾斜,500 hPa西脊点偏西也不利于江淮梅雨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甘蔗茎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炫柯  刘永裕  刘梅 《气象》2008,34(6):116-118
研究了2005、2006年柳州市郊甘蔗伸长期的旬伸长量与主要的气象因子,并对甘蔗旬伸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湿度与甘蔗旬伸长量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对其它气象因子大气湿度的回归标准偏回归系数也最大,为0.745,经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表明,大气湿度是影响柳州甘蔗蔗茎生长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用Palmer湿润指数作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旱涝评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Palmer气象干旱指数 (PDSI) 的中间量Palmer湿润指数原理, 计算了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农气观测站延安、咸阳等多个站点1961—2000年逐月Palmer湿润指数, 对各站点的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旱涝情况做了初步的验证和应用。Palmer湿润指数与Z指数对比结果表明:Palmer湿润指数对农作物旱情分析更具有客观性, 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因而可以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农作物旱涝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