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世友  邹立尧  刘春生 《气象》2003,29(S1):1-5
使用84个观测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阐述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光资源及风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状况,针对林业生产的需求把黑龙江省分成七个林业气候区:温暖半干旱区、温暖半湿润区、温暖湿润区、温和湿润区、温凉湿润区、冷凉湿润区、寒冷湿润区;同时分析了各个林业气候区森林火灾的发生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森林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哈尔滨汛期降水进行中期气候预测。其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汛期降水趋势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并且预报效果比较稳定,经5次试报的平均准确率达76%,说明奇异谱分析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中期气候预测手段,其趋势预测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寒潮天气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 ̄1998年的寒潮资料,分析了寒潮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冷空气的源地、路径及与寒潮爆发的相关天气形势,将寒潮天气分为5种类型,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并预报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24.
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旋场对台风路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和理想初始场研究了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度场对台风路径的作用.在模式初始场上,有一个理想的副热带高压脊、一个台风和一个随机生成的小尺度涡度场.设计实施两组试验,记为试验A和试验B,积分时间为56 h.每个试验的初始场上各有100个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除了小尺度涡的空间位置不同以外,两组试验其余的试验条件全部相同.模式积分的结果指出:小尺度涡不同的空间分布可以引起台风外围水平风速的差异,进而改变台风环境引导流的强度.在24、36和48小时,试验A沿东西方向环境引导流分别为7.8、8.2和8.7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8.2 m/s,沿南北方向环境引导流分别为0.9、1.8和2.5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2.1 m/s;试验B沿东西方向分别为8.3、9.5和9.7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9.5 m/s,沿南北方向分别为2.3、2.3和5.9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3.4 m/s.环境引导气流强度的小同导致未来台风中心位置的不同.两组不同的初始随机涡度场可以引起48 h以后台风中心相距约120 km.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表明:当初始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脊与赤道之间时,局域的绝对涡度梯度与台风传播的关系足南若干个不规则的散布点表征的.引进随机涡度场以后,副热带高压脊、台风和小尺度涡旋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绝对涡度梯度与台风传播之间的关系复杂化,除了会出现不规则散布点的特征外,还可显示出两者之间的高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25.
广西农业干旱灾害演变态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影响和近59年来的旱灾发展态势,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并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发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6.
三江平原1960-2004年农业气候环境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江平原农业气候环境年代际变化,使用1960-2004年三江平原17个国家气象站和14个农垦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气候资源和气候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0℃活动积温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少,夏季低温发生频繁.80年代以后热量资源增加,夏季低温出现次数减少.②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期以后偏少,干旱年份偏多;其他时段降雨以偏多年份居多,雨涝年份较多.③1960-2004年三江平原热量资源变化与西风带环流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降水资源多少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很好的关系,与纬向环流变化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黑龙江省的主要气候特征,介绍了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发展趋,并初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8.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的必要性,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试点)工作中的应用及实现。  相似文献   
29.
本文使用辐射对流模式,研究了二氧化碳浓度渐增引起的非线性现象.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增温幅度对温度初始场,不同对流调整方案、二氧化碳吸收经验公式参数以及迭代次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i)二氧化碳浓度渐增情况下的增温幅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呈分段线性关系,温度增加幅度由快到慢;(ii)尽管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增温△T随调整方案、初始场垂直温度分布、回代次数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对中纬度冬季而言,平均增温幅度变化在0.3℃左右.  相似文献   
30.
使用辐射对流模式,研究了中纬度冬季气温对于CO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气温变幅随CO2浓度渐增呈现先快后慢的非线性特征;气温变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