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利用NCEP/NCAR全球格点资料和TRMM卫星资料,采用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引起的台湾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预报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50 hPa高度层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及水汽通量散度分布可以预报未来24 h暴雨的落区及其雨带的分布,暴雨发生在Q矢量散度梯度大值区靠近辐合区域,同时该区域要有水汽辐合中心,雨带分布与该梯度大值区分布基本一致。(2)Q矢量辐合区的倾斜式发展很好地描述了暴雨中心强对流系统垂直结构,强对流系统发展旺盛期出现在暴雨发生前的18 h,具有一定预报意义。(3)台风暴雨发生在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最强次级环流上升支出现在暴雨发生时期;次级环流中的上升气流从低层到高层的倾斜方向较好地描述了雨带的移动,次级环流的调整比雨带移动提前了24 h,具有较好的预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南沙站为代表对冬季风期间南沙附近海域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过强冷空气不易在南沙附近海域产生扰动对流,冬季风期间当鄂西站气压值在1020.0hPa-1029.0hPa,桂林站气压值在1015.0hPa-1027.0hPa,西沙站3小时变压大于1.7hPa,72小时后易在南沙附近产生降水天气.冬季风期间南沙降水量强的年份,月平均气压场高压中心强度明显偏弱,500hPa纬向环流明显,副高发展偏强.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力异常分离的有力工具——小波分析最优小波基获取的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试图通过理论模型实验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小波分解阶数、不同小波基、场源深度变化对重力异常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异常多尺度分离的最优小波基为Dmey小波,最佳分解阶数为7阶;当场源深度发生变化时,最优小波基和分解阶数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邓文彬  蓝敏  王辉 《地质科学》2022,(3):958-974
为了研究新疆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发表的多期中国大陆GPS观测资料,获取1992~2016年间新疆地区的4期GPS实测速度场,运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对实测速度场进行插值,构建研究区地壳运动模型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实测速度场中,平均的GPS最小站间距由1992~2001年间的84.7 km减小到1992~2016年间的28.6 km,点位覆盖密度增大了约3倍;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插值后的地壳运动模型与实测速度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地壳运动模型与应变率场反映出1992~2016年间构造运动与变形较稳定,是对区域长期构造运动与变形的继承。研究区内的乌恰地区和伊塞克湖附近的面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变化最大,应变高值区逐渐自西向东扩张,反映出帕米尔高原对天山造山带的持续推挤还在增强;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哈萨克斯坦块体的应变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3大块体内部基本不发生变形,反映了其刚性的特征;研究区最大剪应变率和地震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相关性显著,说明应变积累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某市地铁隧道为例,使用自由设站法测得工作基点坐标,利用组合后验方差法将不同的方差进行自由组合构成统计量X2假设,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参考点,以及坐标法判定监测点是否满足精度要求,验证组合后验方差法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6.
根据超近距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需要,介绍蜘蛛山隧道的施工时段拱顶下沉的变形监测和预报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建立双曲线回归函数预测模型,预测后期隧道拱顶下沉达到稳定的时间,从而为隧道的健康施工提供准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断层参数重力反演中密度误差对反演结果影响不确定的问题,该文采用控制变量方法,通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密度误差对断层几何参数反演造成的影响,实现了定量确定密度误差与反演结果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变化增大,反演误差逐渐增加;反演误差整体上处于10-5 m/s2量级,比采用的重力数据低两个量级,说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密度变化对断层埋深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断层倾角影响较大;当密度变化为-2%~2%时,断层上盘上底面、断层上盘下底面、断层下盘上底面、断层下盘下底面和倾角分别变化-0.5%~0.3%、0.2%~-0.4%、-0.38%~0.4%、0.25%~-0.3%和4%~-5%。当密度变化较小(-2%~2%)时,密度变化与断层参数变化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东沙、西沙、南沙为代表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冬季南海海域大风的产生和减弱与大陆冷高气压值,指标站气压差,相关性较好,均呈正相关,并建立回归预报方程,由此可提前48h或24h对南海海域大风的产生和减弱进行预报;通过环流场分析发现,南海冬季大风日较间歇日高压脊更偏东,等压线密度更大,且副高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热带降水测量卫星资料,采用改进后考虑非绝热加热的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非对称降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后雨带出现断裂,降水呈现明显非对称性特征,强降水主要位于第二象限;(2)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分布较好描述了台风登陆后降水的非对称性,与降水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主要位于湿Q矢量散度梯度的大值区;(3)沿台风移动方向上,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辐散交替分布构成雨区内的垂直环流结构,其中倾斜上升支的非对称结构,造成了降水的非对称性;(4)经过台风中心存在纬向的次级环流,对降水起抑制作用,其东西向的不对称结构有利于降水的非对称性发展;(5)非绝热加热项有利于加强降水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海地区总云量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洲  邓文彬  梅华  关皓 《气象科技》2011,39(5):569-574
采用EOF展开、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月平均云气候资料集,分析了南海地区总云量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云量表现为南北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分界在16°N附近,以北区域主要受南北热力差异影响,以纬向分布为主;以南区域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沿海岸线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