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45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用GPS测量数据模拟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  相似文献   
162.
含氮化合物的实验方法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素梅  张爱云 《地球化学》1999,28(4):397-404
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两种分离方法以及两步分离法中使用国产与进口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分离方法不同,所得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总体馏分的丰度也不同,一步分离法普遍低于两步法;不同分离方法对吡咯类化合物相对分布的影响较小。国产与进口试验性能不影响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的分析结果,两步分离法具备分析试剂国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3.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是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协调下建立的全球与区域潮汐观测网的一个计划,通过该网获得的潮汐资料可用于气候、海洋学和沿岸海平面研究。到目前为止,GLOSS已经实施十几年了,在此期间,许多区域的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如新式验  相似文献   
164.
利用C-F模型识别僵尸网络迁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C-F模型识别僵尸网络的迁移,以僵尸网络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多个特征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识别僵尸网络迁移的方法,能够协同多个特征判断给定的两批僵尸主机是否具有迁移关系。通过几个典型僵尸样本的评测,有效地识别了僵尸网络的迁移行为。与单纯采用IP地址重合度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在僵尸网络成员数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理想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65.
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34  
刘小宁  任芝花 《气象科技》2005,33(3):199-203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66.
积雪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积雪参数(雪面积、雪深和雪水当量)反演对水文模型和气候变化研究有着实际的意义。然而,目前森林区的雪深遥感反演精度一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重要的季节性积雪区之一,本文利用FY3B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L1级亮温数据和L2级雪水当量数据,以及东北典型林区野外实测雪深数据,对Chang算法、NASA 96算法和FY3B雪深业务化反演算法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典型林区的雪深反演中,Chang算法和NASA 96算法反演的雪深波动都比较大,当森林覆盖度f≤0.6时,NASA 96算法表现比较好,均方根误差值在3种算法中较小,但当f >0.6时,NASA 96算法失真严重。当考虑纯森林像元(f=1)时,Chang算法低估了雪深47%。当f≤0.3时,FY3B业务化算法始终优于Chang算法。整体上,FY3B业务化算法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7.
在第一代DZW-Ⅰ重力仪基础上,采用新的机电一体的数字智能化设计,研制出改进的DZW-Ⅱ型重力仪。介绍了DZW-Ⅱ型重力仪的基本原理,对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仪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8.
内蒙古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内蒙古沙尘暴监测站的沙尘暴器测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发生前,大气层结稳定并不利于对流的发展.但在700 hPa至500 hPa的强冷平流与850 hPa以下层次的平流差异有利于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强冷平流的作用使其中心以下层次形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是沙尘暴发生的有利层结条件.当干对流风暴发生并形成沙尘暴天气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可能是其间的一个平衡态.对流层中低层冷平流的强度、位置和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合层的厚度和沙尘暴的强度.过程中混合层以下气层温度下降的比较快,加之沙尘暴顶层短波辐射有增温效果,在混合层顶(约500 hPa处)出现逆温盖.强冷空气活动是引发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天气的发生伴随着地面剧烈降温,相对湿度骤降,气压涌升,地面风速直接影响沙尘暴强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能更加精细的反映和描述沙尘暴强度的变化.粒子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和PM10浓度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沙尘暴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1000Mm-1以上,达到强沙尘暴强度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2000Mm-1以上.  相似文献   
169.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我国目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当前,安阳市文峰区农村宅基地存在规划缺位、管理失位、乱占耕地等问题,违法用地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0.
洋岛类型的海山和洋底高原类型的海山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中酸性岩出露很少, 因此很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我们认为即便中酸性岩很少, 研究他们也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这些中酸性岩不仅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玄武岩的构造背景有关, 也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在形成中酸性岩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有关, 这对正确认识洋岛和洋底高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很有意义的。 本次研究收集了 GEOROC 数据库中的数据总量为 44 404 个, 经过清洗留下有效数据 3 908 个, 分为洋岛中酸性岩(OIG)、洋底高原中酸性岩(OPG)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中的岛弧部分(OPAG)3 类。 学术界通常认为, 洋岛代表热点, 洋底高原温度相对较低, 属于大火成岩省。 然而, 本文对全球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研究表明, 分布在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主要是板内环境的富碱性的粗面岩和碱性流纹岩, 洋底高原边缘可能受俯冲带的影响, 部分中酸性岩具有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 按照中酸性岩的 Sr-Yb 分类, 可知洋岛中酸性岩大多属于南岭型和广西型, 洋底高原海山中酸性岩主要属于南岭型, 广西型很少, 指示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形成的深度比洋岛浅, 温度也比洋岛低, 同时表明中酸性岩大多形成的压力较低而温度很高, 指示伴有高热中酸性岩的洋岛和洋底高原是地球上的热点。 本文认为, 洋岛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并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是玄武岩和碧玄岩分离结晶形成的, 因为洋岛和洋底高原岩浆岩如果是双峰式分布的话, 则不大可能是分离结晶的, 其中的酸性岩部分可能是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 同时有些岩浆演化的关系表明, 中酸性岩在哈克图解中与玄武岩受不同因素制约, 说明并非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