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可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本文分析了金沙遗址两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占24.8%,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花粉占14.2%,水生植物花粉相对较少,仅占0.7%。蕨类植物主要以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草本植物中野牡丹科占绝对优势,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中主要以松属和桦木属为主,水生植物主要包括双星藻、鸭跖草科和香蒲属。成都平原在这个时期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后期阶段的气候虽然还属于亚热带气候,但较前期更加湿热,气温和降雨量都比前期要高。定量分析和重建了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年均温17.7–19.8ºC、最热月均温21.7–28.6ºC、最冷月均温11.5–11.9ºC、年较差12.1–14.9ºC、年降雨量993.3–1113.3 mm、最大月降雨量224.6–268.1 mm、最小月降雨量6.9–14.1 mm。成都地区3000年前的年均温比现在要高1.7–2.8ºC,而年降雨量基本和现在一致。  相似文献   
92.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自形程度较好,主要为长柱状,具有较为清晰的韵律环带结构,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481±5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属于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高硅(SiO_2=71.42%~72.57%)、富碱(ALK=8.11%~8.76%)、贫镁(MgO=0.52%~0.54%)。10000Ga/Al值为2.73~2.85,Zr+Nb+Ce+Y含量374×10~(-6)~495×10~(-6),岩浆形成温度801~897℃,判断岩石为A型花岗岩。岩石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0.24~0.35),Rb/Sr值为1.18~1.38、Ba/La值为8.7~12.4、Mg~#值为23.3~30.3,及低Ni(1.51×10~(-6)~5.59×10~(-6))、Cr(6.60×10~(-6)~13.4×10~(-6))、V(20.0×10~(-6)~21.6×10~(-6))含量。岩石的ε_(Hf)(t)值为-2.22~5.5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021~1453Ma之间,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造山后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93.
祁漫塔格造山带——青藏高原北部地壳演化窥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漫塔格是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个分支,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夹持于柴达木盆地和库木库里盆地中间,向西被阿尔金走滑断裂错段。从元古代到早中生代,由于受到多期、多阶段大洋俯冲和关闭影响,导致不同地体间发生碰撞拼贴和大陆增生过程,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岩浆事件。祁漫塔格造山带内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1000~820 Ma)是对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响应。以阿达滩和白干湖逆冲断裂为界,划分为南、北祁漫塔格两地体。北祁漫塔格地体作为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大量的早古生代与俯冲有关的花岗岩和VA型蛇绿岩;南祁漫塔格地体最初为洋内俯冲形成的原始大洋岛弧,发育早古生代SSZ型蛇绿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火山岩。随着持续俯冲,年轻岛弧伴伴随地壳加厚转变为成熟岛弧。南、北祁漫塔格地体间的碰撞(弧-陆碰撞)可能发生在晚志留世(422Ma),并持续到早泥盆世(398Ma)。在此期间(422~389Ma),南祁漫塔格地体内发育一系列同碰撞型花岗岩;北祁漫塔格地体内发育一系列的大洋岛弧花岗岩。南祁漫塔格作为外来地体,碰撞拼贴对于大陆边缘、大陆增生意义重大。之后,南、北祁漫塔格地体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发育一系列板内花岗岩。此外,伸展导致造山带垮塌,发育中泥盆统磨拉石建造。碰撞使得海沟后退,海沟阻塞导致俯冲减弱甚至停止,因而产生了石炭-二叠纪(357~251 Ma)岩浆活动缺口。古特提斯祁漫塔格洋的最终关闭可能始于晚二叠世,使得库木库里微板块拼贴于大陆边缘;碰撞抬升导致缺失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早中三叠世(251~237 Ma)由于碰撞,俯冲大洋板片回转,之后断离,软流圈地幔物质沿岩石圈地幔通道上涌,使得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到了晚三叠世,大规模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拆沉,导致古老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了一系列后碰撞背景下的钙碱性和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是我国免受人类干扰的最大湖泊分布区,是进行湖泊研究的理想区域。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进行研究,发现了由地层和褶皱控制的新型湖泊,并通过对涟湖成因的剖析,提出了层控湖泊的概念。研究表明: 可可西里的层控湖泊主要受古近系和新近系红层控制,软硬岩层的韵律变化使湖泊在形态、数量、规模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受地层出露宽度的限制,层控湖泊以小型和微型湖泊为主; 褶皱湖泊也发育在古近系和新近系红层中,在青藏高原很可能属于首次发现; 大部分层控湖泊的形成时代晚于中新世,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沉积环境动荡变化,是其成群、成带发育的根源。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系泊状态下动力定位船舶与码头及缆绳间的耦合作用,采取凝集质量法计算系泊缆索有效张力,设置弹簧阻尼单元用以计算码头碰垫间的非线性反力,应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PID)进行推力控制。在系泊状态下,以动力定位船舶和无动力定位船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耦合系统中侧推器对消除因一阶波浪载荷而引起的船舶运动影响的作用;针对动力定位船舶,讨论了码头-缆绳及目标位置两个因素对动力定位船舶的定位能力及侧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取合理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耦合系统中的侧推器性能及动力定位船舶的定位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6.
湖南香花岭锡铍多金属矿床的含Li、Be条纹岩和有关交代岩,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产于燕山期(155~154 Ma)富氟花岗岩接触带及岩体的围岩捕掳体中,围岩为中上泥盆统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按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条纹岩可大致分为铁锂云母条纹岩、氟硼镁石条纹岩、金绿宝石条纹岩、粒硅镁石-磁铁矿条纹岩和金云母-绿泥石条纹岩5类。与条纹岩有关的交代岩生成稍晚,可大致分为香花石交代岩、金云母交代岩、粒硅镁石交代岩、符山石-磁铁矿交代岩、金云母-绿泥石交代岩和韭闪石交代岩6类。文章对条纹岩和有关交代岩的生成地质背景、矿物共生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方法在能源勘探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地震方法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多解性和分辨地下目标物的精度优于其他地面物探方法,但因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所研究的地层难以满足油气地震勘探所要求的层状介质,因此常规的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地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金属矿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拟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一种适合金属矿区开展地震勘查的方法技术是十分需要的.文章结合在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8.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近海河口海域是甲烷产生和释放的活跃区域。于2021年对富营养化的九龙江河口(6月)和贫营养化的陆丰近海(8月)表层水进行了受控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添加碳氮以及甲基膦酸的陆丰近海海水样品中,观测到甲烷浓度增加了两个数量级,说明陆丰近海可能存在依赖甲基膦酸路径的甲烷生产。九龙江河口水体也存在基于甲基膦酸、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和三甲胺路径生产甲烷的过程,其中以甲基膦酸路径产生的甲烷最多(增长率211.0%)。对比同样条件下的甲基膦酸-甲烷产生实验,陆丰近海水体产生的甲烷约是九龙江河口的22倍,表明贫营养化水体更加有利于基于甲基膦酸路径的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99.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造山带与柴达木盆地结合带中部。电气石作为矿区内普遍出现的矿物,部分呈半自形-自形粒状出现在正接触带矽卡岩化蚀变火山岩中(Tour-Ⅰ),也有呈他形粒状形式出现在外接触带变质砂岩中(Tour-Ⅱ)。因其生长化学行为与寄主岩石和流体的化学属性强烈相关,所以电气石的主、微量元素成分为研究热液体系背景下的流体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渠道。尕林格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包括富Na-Mg的镁电气石和富Ca-Mg的钙镁电气石。Tour-Ⅰ中的环带电气石存在早期核部(Gen-1)被晚期边部(Gen-2)交代的不连续反应边特征。Gen-1为钙镁电气石,而Gen-2为镁电气石。由于镁铁质火山岩的缓冲作用,Gen-1更多地显示出原地寄主岩石的化学成分。随着流体的持续补充,Gen-2则更多地与流体成分保持平衡,显示出较窄的变化范围,与成矿密切相关。Gen-1比Gen-2更加富Fe,意味着流体中Fe浓度降低;而Na含量逐渐上升则暗示流体p H值的升高。尕林格绝大部分矽卡岩电气石都是在早期成核阶段结晶生长的,因为电气石在酸性和中酸性溶液中更加稳定。除此之外,部分Tour-I中还存在沿早期电气石颗粒边缘生长的增生边结构(Gen-3)。Gen-3比Gen-1更加富Ca,推测Gen-3是在相对封闭环境下颗粒间隙溶液作用下的产物。Tour-Ⅱ则既包括钙镁电气石,又含有镁电气石。在Tour-Ⅰ中,Fe和Mg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这与实际观测的Tour-Ⅰ围岩为镁铁质中-基性火山岩密不可分。Tour-Ⅱ比Tour-Ⅰ更加富集B、Ti、Sc、V、Cr、Ga、LREE等元素,这与B的溶解度随流体p H值的升高而升高有关。随着岩浆演化流体p H值的升高,B在相对碱性溶液中大量富集,而大部分微量元素和LREE易与挥发分结合成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因此,B含量高的溶液中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也会升高。  相似文献   
100.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区内断裂十分发育,并有较多的区域性背景磁异常.根据断裂构造在各种航磁△T图上的表现,本次共解译大小断裂构造100余条.通过对本区的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磁放性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对工作区各地质单元(沉积盖层)岩石野外实测磁性参数和侵入岩单元岩石野外实测磁性参教的统计结果,工作采取从已知到未知和磁异常高低比较的办法同,共预测隐伏、半隐伏岩体44个.其中强磁性侵入岩和非侵入岩强磁性体24个;半隐伏中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体7个;突出的高值异常隐佚岩体7个;微弱磁异常隐佚岩体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