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59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三种干旱指数在山西省干旱分析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3年山西省30个测站逐月、逐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资料、降水距平百分率、帕尔默指数和Z指数等三种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分别在山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和全省的旱涝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上,对三种干旱指数的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从旱涝年发生频次来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判别干旱的趋势可信...  相似文献   
12.
引言 2000年1月 11日,受强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晋中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寿阳县和灵石县达暴雪,24小时降雪量分别为 14. 3mm和 11mm。同时气温骤降,极端最低气温几乎降至历史同期最低,积雪深度分别达到18cm和11cm,给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和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晋中地区冬季大到暴雪个例进行了分析,对形成大到暴雪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从而得出晋中地区冬季大到暴雪的基本预报方法。1晋中地区大到暴雪历史概况 晋中地区冬季降雪量少,平均降雪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变化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5——2017年卫星、实况探测、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NCEP/NCAR FNL 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结构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地区MCC主要生成在夏季,多在傍晚至次日凌晨发展成熟,生命史长、移动缓慢,以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为主,雨强大,地域差异明显。2)依据200 hPa环流形势,将MCC分为3个主型,结合500 hPa形势特点,每个主型下分为不同副型。通过分析不同分型下MCC环境场及物理量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提炼MCC强降水预报关键技术,建立MCC强降水预报物理模型。3) MCC形成在低层比湿和能量扰动的正值中心附近,在低层扰动梯度大值区、靠近正中心的区域发展成熟。扰动正值中心所在高度、中心强度以及正扰动的厚度等物理因子与MCC发展以及降水强度关系密切。4)不同分型下,MCC不同生命阶段云系及环境大气的垂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云顶高度下降,湿层加厚,凝结高度降低,逆温层消失,是MCC达到成熟的先兆信号。5)在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背景下,地面存在次天气尺度冷锋、中尺度高压和冷池;中尺度高压作用明显小于冷池,冷池强度和维持时间与MCC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200 hPa深厚低槽和西北急流或急流分支背景下,地面无冷池和中尺度高压形成,低层入流风速和温度梯度的加大是MCC发展成熟的重要因素,中尺度露点锋对MCC强降水的触发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中的气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香  陈红萍 《山西气象》2001,(1):35-37,42
对建筑中的气象问题铸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建筑材料的仓储,运输,施工,安装的适宜气象条件,得出了针对建筑行业而进行的气象服务项目和具体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第4版(Meteor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rocess System 4,MICAPS 4)强大的气象数据显示和分析能力,在.Net Framework 4.5框架下,利用C#开发语言和MySQL数据库,基于MICAPS 4二次开发接口,设计研发了山西省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库应用系统,实现了历史个例库管理、历史个例和相似历史个例检索与资料分析、历史个例训练与考试模拟等应用功能。目前,该系统已经较好地应用于业务中。系统不仅可扩展程度高、本地化应用方便,而且业务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从系统设计、开发、功能以及实现方法等方面给予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48a山西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山西省6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以及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暴雨发生次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省暴雨发生次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暴雨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南的晋东南一带;在季节分布上,暴雨主要出现在汛期(5-9月),特别是主汛期(7-8月)是全省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在旬季分布上,暴雨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缓慢增加,7月上旬则急剧增加,7月下旬达到峰值。近48 a来全省暴雨日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7月份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上世纪70年代末暴雨发生次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全省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有所减少,特别是在晋东南南部一带和吕梁山北部地区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强降雪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4年12月20日~22日山西省大范围自南向北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分析为基础,结合预报员的实践经验,着重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产品的演变特征中对比分析出此次降雪的成因。分析表明,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水回波有许多类似的特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对其所获取的降水区中的回波强度(r)、径向速度(V)和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VW P)等产品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的作用,可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重大预报服务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相似叠加多功能预报模式的研究赵桂香韩爱梅(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1引言本文利用多年地面气象要素资料,以特征相似预报方法为基础,多种预报方法为辅佐,用相似叠加的方法加以综合分析,建立了预报长期天气趋势和重要天气出现日期及强度的模式。并具有预报多种...  相似文献   
20.
低涡与晋中夏季暴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桂香  李新生 《气象》2002,28(12):40-42
对晋中 1 974~ 2 0 0 0年 6~ 8月暴雨个例进行了分析 ,指出 70 0hPa上形成于 34~ 37°N、95~ 1 0 3°E附近的西北涡或 2 8~ 34°N、93~ 97°E附近的西南涡是晋中夏季暴雨的最原始触发机制 ,与之相配合的高低空形势不同 ,所产生的暴雨的范围不同 ,水汽输送通道和切变线位置是判断暴雨落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