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3篇 |
免费 | 561篇 |
国内免费 | 7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8篇 |
大气科学 | 443篇 |
地球物理 | 447篇 |
地质学 | 1729篇 |
海洋学 | 401篇 |
天文学 | 30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自然地理 | 4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239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州湾南部海域不同季节虾类数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5月、9月和12月对海州湾南部海域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十足目虾类的数量和分布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且探讨了优势种、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对以上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虾类资源量最高,9月最低,12月较9月有所回升,分别以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鼓虾等为主要优势种。5月和9月虾类平面分布趋势均为西北外侧和东南水域较低,南面沿岸较均匀,东部和中部出现最高值;12月北面和南面近岸资源量较低,其他水域较均匀,最高值出现在东部水域。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海州湾虾类资源量与底盐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他水文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优势种生态习性、赤潮和径流等是影响海州湾虾类数量和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33.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的絮团粒径、悬沙浓度及水动力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南部潮滩泥沙絮凝特征。研究发现,黄河口潮滩絮团粒径在25.42~264.44 μm之间,平均为95.20 μm。水体紊动对黄河口潮滩絮凝的影响存在差异,紊动对絮凝促进作用的上限约为Gl=3.76 s−1。紊动强度低于Gl时,紊动促进泥沙絮凝,絮团粒径随紊动加强而增大;反之水体紊动对絮凝主要起抑制作用,絮团粒径随紊动强度增大而减小。悬沙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泥沙絮凝起抑制作用,同等紊动条件下高悬沙浓度对应的絮团粒径更小。黄河口潮滩絮团有效密度与粒径呈现负相关关系,沉速主要受粒径影响。本研究补充了对弱潮河口潮滩泥沙絮凝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将袋礁膜、缘管浒苔和孔石莼等分别放入含有Cd2+的人工海水进行诱导后,匀浆并分离出其可溶性蛋白质,通过葡聚糖凝胶G—75凝胶过滤,将分布收集液中含Cd2+的部分集中,再过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进行分布收集,并测定其蛋白质及SH基的含量、250mμ和280mμ的消光值及镉的浓度。证实这三种藻均因Cd2+诱导而合成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约一万)具右高SH基含量、耐热性和同重金属结合的高亲合力,250mμ的消光值也大于280mμ的消光值。由此证明真核藻类中的绿藻也有合成金属硫蛋白的特性。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精子的超微结构和形态,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星康吉鳗精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精子由头部、中段和鞭毛3部分组成,有其独特的结构,总长度为35.75± 1.15µm。精子头部为新月形,主要由细胞核构成,细胞核内有核泡,无顶体结构。精子头部的质膜内包含单一的线粒体。精子头部长为3.33±0.16 um,头宽为1.12±0.13 um。在精子头部的凸面上,有4条从中段到头端的条纹。精子中段伸出一支根,支根位于精子的中段末端。精子中段长度为0.55±0.05 um,支根长度为1.38±0.08 um、直径为90.48±6.06 nm。精子尾部鞭毛细长,鞭毛横切面呈圆形,无侧鳍,鞭毛的轴丝结构为“9+0”型;一些鞭毛的末端呈现卷曲状,发育机制尚不明确。精子鞭毛长为31.16±1.51µm,鞭毛直径为0.17±0.01µm。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精子的这些形态学特征不仅表现在星康吉鳗精子,还表现在鳗鲡目其他属的精子;表明是鳗鲡目精子的共同特征。本研究揭示了星康吉鳗精子的形态结构,为突破星康吉鳗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双壳类分子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硫蛋白(MTs)、热激蛋白70(HSP70)、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在介绍这些MBMs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种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影响双壳类MBMs应用于海水重金属监测的因素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关于马尾藻代替部分粮食和矿物质饲喂肉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有5%、10%和15%的马尾藻组成的饲料饲喂肉用仔鸡,发现10%以内对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没有不良影响,但10%与15%的马尾藻饲料对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只有5%的马尾藻组与对照组相近,10%和15%的海藻组均比对照组低。用3%的马尾藻粉代替微量元素添加剂,发现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生长速率提高4.7—7.7%,饲料利用效率比对照组高3.2%—6.0%。马尾藻饲料组对仔鸡的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9.
40.